返回分卷阅读21(2/2)111  两张自行车的滇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算上今年的话差不多有十年了

“师傅,技术不错,开了多久了?

当然得去了,现在还有什么时间和司机谈价钱呢,平时自己就不喜欢打车,倒不是不方便,方便是方便了,可这些出租车司机经过社会和金钱的锻炼,变成了最老的油条,乱收费,计价表当摆设从来不用,有时候在途中顺路拉客,让阿三觉得很是气愤,想想自己改变不了什么现状,最起码少坐就是了,总有一天这些人会受到市场的惩罚。其实市场不会惩罚人,只是规律会而已,这样的西南地级市,出租车就六百多张,虽说现在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了,终究还是免不了有急事或不认路的人会打车,每打一次车就受一次气,苦于没有办法投诉,渠道是有的,但说了没有,久而久之人们便不再相信,反而只敢把怨恨放在心底,见了人相互倒苦水。

哦,你这车是租的

城南的苗家药膳鸡,打表还是收多少钱?

阿三眼下没办法了,看看时间,刚好也赶上了下午下班高峰期,和那神奇女分别后,只得打个的过去了,要不然到城南还真得退到。广场的对面就是城北客运站,要打车,为方便司机好掉头,这个不用太关心,是司机他们自己的事情。主要是自己去对面的话会相对好打一些,穿过了斑马线过去,在公交站牌处等出租。刚走到的时候从北往南开来了一辆,自然拦下,敲了敲车门窗,司机摇下车窗: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以前出租车刚进来的时候,很多人不认同,那个时候落牌照也方便,市场刚起来嘛,政府也以扶植为主,管理为辅,并没有过多干预,到后来,人们看见这行当吃得开,出租车也慢慢饱和,牌照开始慢慢变得难落了,政府也发挥管理作用了,限制新牌的落定,所以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过得非常好。后来干脆什么也不干了,有好几张车的人干脆把出租车租给别人开,自己当收租公婆,日子过得那叫潇洒。看司机是个男的,阿三便想着和他聊两句:

听说你们收入很高,一个月上万不是问题

☆、来来去去

“去哪里?

月租贵吗?

是啊,我们两口子一起租的,我跑晚上,她跑白天,刚从城北交车给我的

作者有话要说:  哪们大神知道如何在网上改错请指教,不胜感激!

是啊

当然辛苦了,没办法的事,现在听说又出了个什么滴滴在抢生意”

借口估计是所有人的都没有办法生气的。现在的城市就是这样,赶上高峰的时候,堵车便成了家常便饭,很多人因为自己也经历过,再加上城市里面的交通规则,红绿灯数本来就多,也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想约着一起前往约好的饭店吃晚饭。

那听谁说的?怎么可能?没多少的,租金、油钱、修理保养费,剩下没多少了

这样的话你怎么都得跑个万把来块钱才划算啊

五千多吧

阿三根本不知道什么滴滴,想来可能是90后玩的吧,看话不太投机,便又开始了一惯的沉默。其实所谓的滴滴早已经出来了,原先在大城市,后来才来到这些地级市的,世间万物传播总有个过程,等到了这些地方的时候,喜欢玩手机的人才了解,主要集中在0后和90后这些玩智能的人群用的比较多。滴滴当然

15块,去不去,去就赶快”

那还是很辛苦的嘛,不过赚到钱也值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