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樱桃毕罗(2/2)111  贪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翠环兴冲冲接过炭笔和纸,问:“要画圈吗?”

按着沈青折的吩咐,重要紧急就画圈,重要不紧急就画三角,紧急不重要则是框,还有什么都不画的,就是随口一说。

这个“书”记就变成了“画”记。

林次奴扶着墙垣上的女墙,大气不敢喘:“带了……带了……七郎……”

“书记?”

节度使……也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当的吗?就算他是节度使之子,就算本朝一贯有节度使父死子继的传统……

还有物资。

要保证粮食供应,小麦、菽米……唐朝的成都大概五十万左右人口,至少要保证士兵吃饱,老人小孩饿不死。因此城内还要维持一定的生产力。

他看见翠环画了一长条,又涂黑,想了想,自己接过炭条画了个螺旋状的现代emoji版本。

林次奴觑了眼沈青折,对方揉了下翠环的脑袋:“那你代任书记一天。”

说着,用手里的碳条在硬黄纸上画了个小方框,又画了个大方框,两条代表着水流的线条自上而下,把大圈圈住,在下段合流而去。

他这话说得平平淡淡,倒叫林次奴腿一软,吓得险些跌坐到地上。

生产力翠环没听懂,沈郎让她画一把斧头,一弯镰刀。

翠环这才笑起来:“沈郎,翠环比耶耶画的好,也想当书记!”

“别叫七郎了,”沈青折说,“以后便叫沈郎吧。”

翠环凑过来看,笑了声,赶忙止住,去看沈青折和耶耶的脸色。

只是五日,怕也不够……

秋雨迅疾,颇有清冷肃杀之势,下方城池中人影渐少,天地之间,竟只有一把小小的红伞,鲜明明媚。

阿郎可还没死呢!

在府邸里,他只是隐隐有所猜测,现在看来,也不知道该说这沈七郎不知天高地厚还是所图甚大。

林次奴踟蹰,沈青折却笑道:“府里还找得出第二个姓沈的不成?”

物资不只是武器,一些灯笼、油、木制炮车架、长枪、钉子、弓箭和锄头,林林总总,甚至粪便都可以算作城防物资。

翠环画了个光头。锃光瓦亮。

沈青折往城墙下指了指:“以后这里要往外扩,修一圈罗城,再筑堤,让郫江改道把成都完全护住。”

翠环:虽然看不懂但沈郎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按照沈延赞得到消息的时间,再根据从大渡河金沙江一代到成都的一般行军速度推算,兵临城下也还要三日时间。

环小声道:“我听娘子屋里的枕玉姐姐说,是阿郎的旧下属……”

从宽而算的话,也要五日时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沈青折大略看了眼,也忍不住笑:“行。就这样。林书记还是有些天赋的。”

翠环待在沈青折的伞下面,捧着毕罗,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没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野战不能放弃,歼敌于野是上策,不能拖到巷战。”

“我想要意大利炮,”沈青折站在砖石墙垣上,长长地叹了口气,“这个也不用记。”

她只知道,以后要叫沈郎了。

沈青折只道:“叫你带的碳条和纸,带了么?”

林次奴诺诺应是,周身发冷,不知是因为对面沈七……沈郎的话,还是因为冰冷的秋雨。

但是他不识字。

还有防间谍,在古代叫防“穷民”,比如鞋匠、剃头匠、道士和尚这些,都是流动性比较强的人,也有可能套取军情……



沈青折点头。

林次奴连道:“记住了。”

沈青折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他又说了句林次奴听不懂的话:“我想当还当不上呢。”

他看着平缓的江水,叠嶂的远山:“侦查位置还不够高,视野也不好,最好能有热气球,飞艇,卫星gps……这是随口一说。”

沈青折想着,又说:“官印在我手里,日后视我当如节度使。”

“掌书记”林次奴是知道的,那是文人才能做的事,大致就是帮上级处理些文稿,做些记录。

沈郎在城墙上挥斥方遒,翠环在纸上奋笔疾书。林次奴在打伞。

“首先是武器,陌刀、弓箭、弩床,要看武器装配率,还要计算损耗比……画个刀就好了。还有着甲率……”

吐蕃要打来的事,大约还没叫市民知道,古代行军也没有这样快。

如果林次奴和林翠环能生在现代,就知道这沈郎是把他们当备忘录使了。

沈青折直笑:“这样也可以。”

翠环也知道,像这种她听都听不懂的,大都不用记。

这还是沿途没有遇到抵抗、或绕过沿途城镇的情况。

沈郎对着自己的耶耶说道:“叫你带纸笔……碳条,是为了记事。我说的事要记下来。以后你便在府里做‘书记‘。”

和攻城不同,守城归根结底还是消耗战,如果对方围而不打,就要做上消耗数月的心理准备。

“不用,三角。”

七郎这病秧子说不定还要走在他老子前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