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红灯笼(2/7)111  舂风棠棣文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们慢慢地进入村庄,于是便有机会看清红灯笼的真面目。这是路边三间普通民房,透过灯光,深灰色的砖瓦映衬出了它的简朴,矮矮的墙头上,爬满了不时扇动着叶片的粗壮的南瓜秧,两扇被风雨侵蚀的发旧的木门虚掩着,隐隐约约地从里面透出电视机彩色的荧光。红灯笼便是从这家的房顶上探出来的,有如两个竹篮大小,一东一西地挂在木制的电视杆的两侧,把整个农家小院衬托得宁静、祥和。

“那怎么就这么一家呢?”我问。

“逢罗而生,再生之恩,亮末齿不忘。”诸葛二亮冲着罗教授深揖一礼。

师徒俩并不急于安排两个“冤家”见面,按照他们的计划,他们要先为诸葛二亮和司马小懿进行“洗脑”罗教授先让他们俩认识了现代服装,着装后,又每人送给他们一本隶书三国演义研读,让他们了解身后之事。

见面后两位“老冤家”竟相拥大笑,看得罗教授和比尔都有些不可理解。笑声中诸葛二亮和司马小懿都掉下眼泪,因为时过境迁,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矣,彼此竟是唯一的老熟人。

为了让两位克隆人进一步了解社会,罗教授决定让他们走出试验室,见见外面的世界。于是在a城和b城的街面上,就出现了两位形容飘逸,举止洒脱的中年男子。他们好奇的摸这问那,很快就引起了市民的注意。

“不是的,你看。”我顺着朋友指点的方向放眼望去,果然,在村庄的各个角落里,还有许许多多或大或小的光芒。似乎一下子从村民的院落里飘出来似的,在黑暗的天幕下描出一道跳跃的红边。挂得高的,稍微高出房顶;挂的低点的,在院子里微微发出一点红光。一点、两点贩妨?梢幌撸灰惶跸撸?教跸撸??梢桓雒妫?笕鲈谂以郝涞闹楸Γ?窒蠖讯研坌廴忌盏捏艋稹?

在a城和b城,师徒俩各取一样墓土,紧锣密鼓的进行试验。半年后,在两所试验室里,两位三国名人被神秘的克隆出来。罗教授分别给他们取名“诸葛二亮”和“司马小懿”当两位赤裸着身子的“先贤”从克隆室里出来时,一股巨大的成就感笼罩在师徒俩周围。

克隆出“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消息立马在a城和b城炸开了,新闻媒体的报纸像雪花一样飘满了大街小巷,都快人手一份了,电视、广播的报道更是不绝于耳。在两座城市里,人们整天到晚听得、谈的、甚至看的都是诸葛二亮和司马小懿。就连卖烧饼的都打上了“诸葛亮、司马懿刚吃过的烧饼”的旗号。一向保守的罗教授完全没想到,自己的这项研究,竟在两城引起如此轰动。他决定暂时让克隆人回到试验室不再露面。这哪还挡得住,几家大的策划公司早就盯上了,他们找到a城和b城的试验室,拿着一份份策划方案,整天像苍蝇似的围着师徒俩围,抢着抓这个市场先机,这可是数不清的钱哪。

罗教授起初不愿意让克隆人去搞活动,他的试验目的是要研究历史。还是比尔年轻头脑灵活,他说服罗教授,给诸葛二亮和司马小懿一个公开亮相的

相比之下,克隆人容易,要让其解放思想,并非易事。好在两位先贤对新生事物接受比较快,不出半月,两位克隆人逐渐放下了以往权威的架子,明确了“庶人”的身份,熟悉了试验室内的环境,甚至也理解了“克隆”的含义。罗教授安排俩人在他的试验室见面,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

司马小懿则正襟危坐:“请问比尔先生,吾之后人今安在乎?”

诸葛二亮读完,不禁匍地大哭:“先主啊,恕亮无能,不能一统大汉于天下,断送江山于曹魏。”

守墓人猜对了。一位克隆研究机构的权威老学者——罗小忠教授,最近研究出一项重要技术成果——从墓土里提取死者血液和尸骨残留的人体基本生命物质,然后,利用这种物质进行深度克隆。这项技术,不但能克隆出人物的原形,还能还原人物的思想!这在国内可是一项大胆的创新,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晚上出现在墓地上的“鬼”分别是乔装打扮的罗教授和助手比尔!

a城和b城日报同时发布一条新闻: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位古人的墓地先后被完好无损的挖掘,随着一批珍贵文物的出土,不久的将来,有关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将会得到进一步佐证

出是一条砖道,在前面带路的朋友一个劲地嘱咐我们要小心,后来干脆从车子上下来,专捡公路中间高的地方,推着车子走。这种农村的路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尽管脚下时高时低,我们还是走得很稳,也便有闲暇来环顾一下周围的环境。蓦然一抬头,远处村庄里的两盏如同桔子般大小的灯笼,闪烁着映入眼帘,在这漆黑的夜晚里显得格外引人入目。“你们看,红灯笼”同行的一个朋友高兴的喊了起来“看见红灯笼,我们就快到了。”香河朋友在给我们鼓劲,似乎脚下这泥泞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遇洋而现,恩公请受仲达一拜。”司马小懿朝着蓝眼睛的比尔也深鞠一躬。

朋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放下了他们的话题,绘声绘色的给我们介绍起来:“这几年,村里老百姓的日子红火了,逢年过节或者重大喜事的时候,他们便会自然的点上红灯笼,表示祝贺,成为了一种风俗。这不是香港回归了吗,早在好几天前,有的人家就开始挂灯了。”

我被眼前的情景迷住了,心头不禁怦然一动。多么可爱的灯笼啊,象灯塔,指明方向;象篝火,势可燎原;象红日,照亮天下。这一盏盏的红灯,除了象征村民们蒸蒸日上的日子外,更多的不是他们那生于斯土,却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简朴而纯洁的心声的生动写照吗?!而这红灯笼的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多么可爱的人民呵。这种用最普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的最普通的情感,怎么能不说是人世间最真、最美、最纯朴而又最伟大的情感呢?

当晚月黑风高,两块墓地上突然都闹起了“鬼”“鬼”持一柄寒光闪闪的利铲,照着棺材下面的地方就是一挖,然后把挖出的土迅速的装进一个工具内,鬼鬼祟祟的消失在夜色中这一切,都被守墓人看个清楚。墓地里有价值的东西都被科研所的人带走了,这只“鬼”意欲何为,难道这墓土也是财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