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族谱跋—文天祥:
喝酒,你不是喝不了酒吗,老刘问。
乡里的临时收税员李海禄到村子里收税。老刘照常请他吃饭,这几年就靠这个,李海禄没少给他减税,老刘心知肚明,就他那厂子的产量,一年交上个万八千都没问题。
女税官叫了一声所长,门嘎吱一响,一位有一米八高的年轻人推门从里屋走出来。
原来小郭是省里的选调生,早就在县局里报了道,局里安排他们下乡搞企业调查,正是这次人事调动,调到了老刘他们乡里当上了税务所长。
回到厂里老刘真叫窝火,心说自己培养了小郭半天,赶情到了酒场上就这么两下子,学生就是个学生,一点社会经验都没有,还吃里扒外,在李海禄前面揭自己的老底。他越想越气,眼瞅着厂子的生产已出了旺季,就把小郭给辞了。
按家谱记载,胡姓是舜的后代。象孔、孟按字论辈份一样,姓胡的也按字论辈份。如菡荚地的胡是按“川、祥、子、文
别看小郭文质彬彬,却很能干,不出两天,家具厂里下料、折弯、钻眼的活计他都样样拾得起来了,而且还和那帮工人打得一片火热,这让老刘觉得还是大学生素质高。
“自宗子法废而族无统,唐人重世族,故谱牒家有之;唐以后不能然,苟非世之富贵多文儒族,派系往往湮沦而莫考矣。胡氏之先,自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于陈,子孙以谥为姓,历汉文恭广公,以迄关内侯质公,为立谱之鼻祖,相传廿五世。中间序昭穆、别疏戚,因流溯源,由本达枝,作谱以传,庶几不忘本也。胡氏子孙继此能自振于时,则斯谱之传愈久愈光,由一世以及千万世,莫可量也。
那人竟是小郭。小郭冲老刘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本子,老刘一看,那不是小郭的日记本吗。可拿过本子一看,你当那上面记得是什么,赶情全是老刘家具厂每天的产量,老刘看了那本子,脸红一阵白一阵的。
我怎么喝不了酒,我那是考验李海禄呢。这个人干事不认真,我前天一上任,就把他给开除了。小郭认真地说。
小郭说签于老刘的表现,就不再罚款了,但以后必须照实上缴税款。末了说作为朋友,他还说要请老刘他们几个中午喝酒。
一周后老刘接到税务所的通知,让他到所里接受税务调查。老刘一怔,说坏了,准是李海禄出事了。他骑上摩托车风风火火的跑到乡里,一打听,果不其然,李海禄已经辞职不干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早年文安和霸州的胡姓曾经有家谱,对胡氏宗族繁衍的历史过程,都有比较系统的记载,后来多在文革中被“破四旧”时销毁,现在流传下来的记载不多,都比较支零破碎,再有就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知道一些。老人们说胡姓早些年的家谱,曾有宋朝丞相文天祥作的胡氏族谱跋和明朝理学家朱熹作的胡氏族谱叙,这在文安县志上有相关记载,其文如下:
女税官说老刘厂里的产量和实际报的差距很大,老刘就是不承认,心想李海禄辞职不干了,就更没有人知道村子里家具生产的事了。
右,邑人贡士胡一敬先生族谱序也。历汉、晋、宋、元,迄今相传三十五世,昭穆详载谱中,如敕文定胡安国、端明殿学士胡世将等纶音,并先贤虞允文、洪适、文天祥等赞叙辑为谱牒,洵希世之珍,不独胡氏之家乘光也。篇帙甚烦,不能尽载,仅录其一,以志景行云。”
老刘又进了十吨钢管,准备大干一场,可院子里一堆一堆的下角料却让他发愁,每吨管段成家具管,都会剩下一百多斤下角料,他觉得自己下料肯定存在问题,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把小郭叫来,让他给算算怎么下料才好。
老刘拉小郭陪李海禄吃饭,谁知小郭竟喝不了酒,一杯啤酒下去脸就通红,连说话都有些颠三倒四,本来李海禄已经答应只收五百块钱了,可他红着个脸说老刘生产了一万把家具,那个数太低。气得老刘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说你喝多了,怎么不记得数了。完事他又冲李海禄哈哈一笑,说这个小子是学经济的,整个一书呆子,说话没头没脑,才把场给圆下来。
“世以谱传而不能以像传。能并以传者,必先人勋业著于当时,道德鸣于斯世,乃能留其像欤。凡模容虽盛不久者,以无谱之故也。胡氏谱像灿然,可传千百世而不朽。子孙瞻先人之像,读先人之谱,而不兴起仰止之心者,未之有也。”
胡氏族谱叙—朱熹:
说大学生都抢着往我这去,你们就等着人招吧。
老刘一看,咦,怎么是你,他惊讶地差点叫出声来。
小郭一扶大眼镜,拿根铁条在地上比划起来。每吨管二十捆,每捆二十根,每根五米长,家具管的用料分别是他“x”、“y”的那么一算,嘿,你还别说,真还叫他给算出来了。老刘按他说的那么一做,每吨管的下角料减少到三十多斤,等于省出了十来把躺椅。而且工人们干起活来也好象更顺手了,一天的产量达到了三百把。老刘一算,三百把椅子,可以赚两千块。
河北霸州姓胡的人很多,但追根溯源,可分成那么几枝。其中,以煎茶铺大高各庄,王庄子菡荚地、靳家堡,东杨庄孙家坊,堂二里八街这一枝人数最多。文安十间房等地的胡姓也与其同出一族。燕王朱棣扫北的时候,始祖家住南京水栖门草帽胡同,在迁移到河北的过程中,据说不曾在山西大槐树下经过。
老刘一高兴,给小郭的工资又涨了五十块,还叫他参加厂里的业务活动,这个小郭也真是勤快,拉料加工、装箱送货、和村子里的老板们打交道,样样跑到前面,可没少给老刘省心。特别是晚上下班后,他还坚持记日记,而厂子里别的工人,早就睡觉去了。老刘看到眼里,喜在心上,心想这是财神给自己派来了一个助手。
朱熹作叙,文天祥做跋的家谱——胡氏家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