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女娃又道:“我将这世上的佛教徒分成五类,第一类是那些偶尔施舍香火钱,只有遇上麻烦的时候,才会想起求佛祖保佑的家伙,这群人只求个心安,至于祈求的对象是释迦牟尼还是三清道祖,都没有区别,佛祖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虚无对象。
&esp;&esp;两人一问一答,寥寥数语,却是禅机较量。丘离和两名俗家弟子都听得水里雾里,潘美倒是若有所思。
&esp;&esp;女娃拊掌道:“好个得鱼忘筌!”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岳鼎便说他的佛法是自行领悟,跟佛祖无关,既然佛祖不是他的师傅,也就不存在尊师重道的指责。
&esp;&esp;“嗯,待我回去翻翻史册,看看第一个将此物定义为石头的人是谁,我们必然都是他的徒弟。”
&esp;&esp;女娃先说佛法由佛祖所穿,你学了佛法就是佛祖的弟子,对佛祖不敬就是对师长不敬,不尊师重道。
&esp;&esp;岳鼎大笑道:“明心见性,何妨得鱼忘筌。”
”
&esp;&esp;“对方原本是在挤兑掌教,称禅心本是佛经上的词汇,既然掌教自称悟了禅心,那么便是佛祖弟子。可掌教却以石头做比喻,称禅心本来就是存在的,佛祖顶多算是第一个发现的人,并非由他创造,就算没有佛祖,照样能领悟禅心。”
&esp;&esp;如果证菩提是佛者追求,那么证得了菩提就好,至于手段如何,是自悟还是他授,不必挂怀,如果不需要佛法也可以证得菩提,那就干脆把佛法扔了吧。
&esp;&esp;女娃笑完后,又眯起眼睛,咄咄相逼道:“可惜禅心也是源自佛经,你承认禅心之时,便已然是佛祖徒弟,非是你否认便能否认的。”
&esp;&esp;“哈哈哈……有趣有趣,你这人真是有趣。佛修之中居然还有你这样不拘一格的人物,看来这佛修界也并非我想的那么无聊。”
&esp;&esp;第三类是那些祈求佛祖保佑,时常跪拜,捐上香火钱的愚夫愚妇,他们日日念经,却不懂经文何意,只是一味人云亦云,期望佛祖保佑,却连保佑什么,
&esp;&esp;丘离小声询问潘美:“他们俩在谈什么玄机,单个字拆出来我听得懂,整句话我也听得懂,可从他们口中说出来就听不懂了。”
&esp;&esp;女娃又说如果天下人都跟你一样,可以自行领悟佛法,那么佛藏经文岂非没有用处了,她本是反讽的意思,不料岳鼎却回答应该要得鱼忘筌,肯定了她的说法。
&esp;&esp;得鱼忘筌这语出“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筌是指捕鱼用的竹器,这句话原本的指意是,捕到了鱼却忘记了筌,获得了成功就忘记了成功所凭借的东西。
&esp;&esp;潘美本来就跟着老和尚生活几年,加上她可比两位兄弟聪明多了,自然是听得懂机锋。
&esp;&esp;岳鼎指着地上的一块石头道:“这是什么?”
&esp;&esp;第二类是那些只修炼佛门武功,对佛法一窍不通的家伙,他们其实并不在意修炼的武功是佛是魔,只要能令他们变强,就愿意拜入门下。此两类人与佛无缘,均是挂羊头卖狗肉之辈,也是人数最多的佛教徒。
&esp;&esp;女娃看了一眼,道:“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