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七章 或许糟糕(2/4)111  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这小王八蛋,就知道偷吃,咋不见干活时这么麻溜。”

&esp;&esp;

&esp;&esp;另一心腹此时忽然插话,“下去就是陈留了,可这天又是下雨,去年就是这么出岔子的,今儿可不能再贪快。”

&esp;&esp;

&esp;&esp;哈哈哈~~

&esp;&esp;“夫人。”

&esp;&esp;……

&esp;&esp;说起正事,俩亲侍立马正襟危坐起神色来,“大少爷和二少爷都有来信问候,京里一切平稳,三省两府的大人们没有新动作,好像都是在等老爷一行回来看风向,不过枢密院里有传出谣言来,说是章老将军病重,西境军事要生变动,所以大少爷希望老爷尽快回京,免得被旁人钻了空子。”

&esp;&esp;父母也就扭扭他们耳朵,大的惩罚当然是不会有的。而像官宦人家,这方面就管的严实多了,哪个小少爷要是顶不住馋虫去厨房偷吃了,那简直就像踩了雷区般敏感,主家大妇过来查验时。都得把小主人藏严实了,不然屁股开花了也有的他们这些做下人的苦受。

&esp;&esp;这枢相安焘府上,其长媳严氏正到处找着小儿子,这淘气的小家伙总是乱跑,一天到晚就嚷着舞刀弄枪,男儿沙场,所以一直比较得公公的欢心,今儿几个客人来访,这安焘便让严氏将那宝贝孙儿找来,可这府上都翻遍了都不见人影,最后只得回主厅回了个无奈。

&esp;&esp;角落里寒炉还有些许柴焦味传出来,与窗格子外嗒嗒的雨点声相协调。老者习惯性的磨着茶盏外壁,似乎像是端着自己常用的鸬鹚杯。

;这间俩开厢房里的用具陈设确实一般,主厅圆桌下不垫褥毯,所以稍走几步就能把湿漉漉鞋印盖的满地都是。茶壶里装的也是极廉价的散茶,清的几近于水,侍从气的将茶水喂了案几上的盆栽,等从细布帘子上摸下来一手灰后,就更是叫嚷着欺人太甚。

&esp;&esp;外面的天因为下雨而略显阴沉,所以屋子里已经点上了油灯,油光投映到老者清隽极显风骨的侧脸,脸上的神色随着火苗的跳动而阴晴有变。

&esp;&esp;“夫人。”

&esp;&esp;“奇怪,这人又跑哪儿去了。”

&esp;&esp;老者倒是安之若素的在那儿自斟了杯苦茶,抿了口放下,“好了。”他就说了两个字,那俩亲侍就站齐了不言语,等着老者发话。

&esp;&esp;“与京里……通过信没,现在如何了。”

&esp;&esp;厅中几个来客闻言是朗笑不止,“安相就勿要为难小

&esp;&esp;这话一出,另一侍从也是脸上动容,“这倒是要谨慎了,陈留那地儿邪门儿的很,小的也认为宁可放慢行程也不能再冒风险。”

&esp;&esp;京师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搁上个篮子,里面放有艾草、蒲叶、葵花,上挂着五色纸钱。排满了水果、粽子,即使是再为贫寒的家庭也要这么做。民家人以端午这天探采百草,制药以驱病去灾,官宦人家则是用生硃砂在熟帛上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的帖子,而后挂好在门额上,来客见了道声好。便是宾主尽欢了。而像五色新丝的角粽自然不必多说,早在前几天就已经准备起来了,此时家家户户的窗牖里都飘出来蒸熟了的糯米香味。家中孩童便踮在小凳上去笼屉里偷,这些甜腻腻的点心他们最喜欢了,吃的嘴边都是一颗颗糯米了,还在长辈面前犟嘴着说没有偷吃。边说着话。还偷偷在衣角上把手上的黏味儿抹掉。

&esp;&esp;这一夜,就在这么滴滴答答的小雨中消逝而去。端午佳节的氛围却显得越来浓郁了。

&esp;&esp;老者玉革腰带,圆领直衽大袍,端坐在桌前自有一股威势出来。他神情肃穆的听着亲侍回禀,双手一直磨砂着粗糙的杯壁。

&esp;&esp;……

&esp;&esp;“朐儿呢?”。“没……没看见小主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