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可以看得出,在这件事情上,于志宁是下过功夫的。
&esp;&esp;这更是充分的说明了一个原因,儒家的脑袋很灵活。
&esp;&esp;清朝倒了,民国起了,民智开了,可大多数时候,他们用的还是愚民政策那一套。
&esp;&esp;虽然这一说法是在清末民初时期才提出来的,但实际上,有史以来,所执行的都是这一政策。
&esp;&esp;可是现在,李元吉却给他们提出了这个要求,这让他们怎么办?
&esp;&esp;儒家为什么能强大?因为一家独大,因为天下文人,都是接受了他们的教育,他们的理念的,所以上层官员,根本不用他们去洗脑,自然而然的,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就会站在他们这一边。
&esp;&esp;“首先,要改变的当是思想,草民觉得……”吧嗒吧嗒,于志宁说了一大通关于接下来的安排。
&esp;&esp;李元吉可是给他们出了个不小的难题。
&esp;&esp;接受了更先进知识灌溉的书生,他们的思想本就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目标与主见,除非是遇到重大变故,不然成功的概率几乎可以不提。
&esp;&esp;民国倒了,新华夏起来了,可是在前面的几十年,难道用的不也是这个政策吗?随着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思维能力的进化,老旧的愚民政策已经不合适了,所以又出了一个新的办法。
&esp;&esp;对于控制普通人的思想,儒家的办法很有效,但让他们去控制一些文人的思想,除非这些文人一开始就是接受了他们的教育,被他们洗过脑的。
&esp;&esp;是的,很灵活,但灵活不代表可以活用,或者说,既得利益集团,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esp;&esp;这一点很好,很不错,可问题在于,于志宁给出的办法,依旧是愚民政策。
&esp;&esp;可以看的出他已经认识到了问题,也下定决心要改变,扎根基层,深入的去进行思想工作的开展,在高层方面,他们不再想着要用儒家的理念去治国。
&esp;&esp;可是现
&esp;&esp;因为所有的权贵阶级,都属于既得利益集团,在当官之前,所有人都想打破这种垄断制度,但在当官之后,所有人都在维护这种垄断制度。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当然,这个办法谁也找不出来毛病,因为人民必须要爱国,至少,不能去坏国。
&esp;&esp;思想,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控制的东西,但儒家这一手却玩的很好。
&esp;&esp;于志宁和孔颖达陷入了沉思。
&esp;&esp;千百年来,封建帝国对于治理百姓的信条就是愚民政策。
&esp;&esp;“这个办法暂时可用,但在将来,民智必开,若儒家不求进取,势必会再次被淘汰掉。”李元吉微微摇了摇头,继续道:“朕不想让民族的文化丢掉,但也不能死守旧的,而不去寻求新的。就像是耕种一样,袁让犁出来了,旧的直犁就必然会被淘汰。”
&esp;&esp;就拿现在来说,十个四大书院中的学生交给儒家去洗脑,他们能成功一个就算不错的了。
p;当然,明朝是最悲剧的,他们死于儒家思想,但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并不能单一的去指责某一方。
&esp;&esp;于志宁的这个思路,整体上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