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汝南袁氏(二)(2/3)111  汉逆之吕布新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袁彭生子袁贺。袁贺,字元服,袁贺出生的那天,安帝正在举行元服仪式,百官都赶去祝贺。这时候祖父袁京听说长孙出生了,高兴他的出生适逢佳会,就给他取名字叫贺,自元服。袁贺后来官至彭城国相。

三子袁敞,字叔平,少传《易经》教授,袭父任为太子舍人,受到皇室的器重。袁敞为人刚劲廉正,不阿权贵,在士林中口碑有加。和帝时,历任将军、大夫、侍中,出为东郡太守,征拜太仆、光禄勋,安帝元初三年(公元116年)升任司空,这是汝南袁氏的第二个三公。

袁汤生三子,长子袁成,次子袁逢,三子袁隗。

汝南袁氏一门中袁彭这一枝儿,都恪守了袁良的祖训,累世经学,清廉自律。

袁闳字夏甫,小的时候品行就很好,长大了以耕学为生。黄巾起事之时,攻没郡县,百姓惊散,袁闳坐在那里诵经,屁股都不动一下。黄巾賊大惊,相互约束不进他的家门。藏到他家避祸的百姓都得以免遭大难。

长子袁成,做到左中郎将,早亡无子,袁逢将庶子袁绍就过继给袁成为嫡子。

次子袁汤,字仲河,从小濡染于家学环境之中,品行出众,远近的儒士无不称道其节。桓帝时为司空,封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累迁司徒、太尉,是汝南袁氏第三个三公。

仲誉,少习孟氏《易》,曾著《难记》一书,洋洋三十万言,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初拜郎中,不久迁侍中,后出为蜀郡太守。

袁京及其后裔是汝南袁氏一门中发展最著者。袁京生子二,长子袁彭,次子袁汤。

次子袁逢,灵帝朝任司空,曾为三老,受到朝廷的特别优待。

长子袁彭,字伯楚,少传父业,以学问自重,任官时粗袍粝食,被誉为有清洁之美。历任广汉、南阳太守,顺帝初为光禄勋。

袁汤这一枝儿就全然不同了,钟鸣鼎食,已经是一派富贵气象。

袁敞生子袁盱,曾为光禄勋。袁盱孙袁遗,汉末为山阳太守。

袁汤的这一枝儿贵盛无比,堂叔父袁逢和袁隗常常接济一下这个君子固穷的堂侄,都被他拒绝了。袁闳看得很明白,中官用事,天子昏庸,民怨沸腾,这些都是天下大乱的征兆。他对自己的几个堂兄弟说:“汝南袁氏的后代,已经不能凭借德行守住先祖的福泽,专为豪奢,与乱世争权,真像春秋时期操纵晋国的卻氏三族呀。”

袁忠,字正甫,与同郡范滂是朋友,都因为党锢之祸受了牵连。初平年间被任命为沛相,竟然乘了一辆极其简陋的车子去上任,在任的时候一廉洁自守著称。天下大乱的时候,袁忠正在会稽上虞做官,乘着一艘用竹席遮盖的小船去见王朗,看见王朗左右僮从都穿着皆青绛采衣,非其奢丽,立刻托言自己突然病了,立刻退下。后来孙策攻破会稽,袁忠乘船跑到海南,又从海南跑到交址。献帝迁都到许昌的时候,征召他做卫尉,没有去,同年死了。

袁弘,字邵甫,一自己出生豪门为耻,就改了名字自己走路去上学,一生不应征辟,最后死在了家里。

他打算归隐深山,但是母亲太老,于是就挖了一个环绕庭院的地下室。他进去以后就让人把出口堵死,只留个窗口让家人送饭。让后让家人放出风去说自己已经归隐山林。十八年后,袁闳卒于地下室。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子袁隗,先于袁逢历

袁闳的预言在二十多年后应验了,他自掘坟墓,埋葬了灾难也埋葬了自己。

袁贺生三子:长子袁闳,字夏甫;次子袁忠,字正甫;三子袁弘,字邵甫,俱有节操。

袁忠有一子袁秘,字永宁,为郡门下议生。黄巾起,秘跟随太守赵谦进攻黄巾,战败。袁秘与功曹封观等七人奋起自卫,都战死在陈郡,赵谦才得以免死。皇帝诏令封袁秘等七人“七贤”的称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