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五是可与西川师大合作,在卢江办一所技术培训学校。费用由我们出,教师由他们出,当然也由他们发放文凭。”
&esp;&esp;“这一条压力也很大啊。这个压力到不是安不下去,而是安全问题,还有吃住问题。到时,哪儿找那么多宿舍呢。万一出个什么事,也不得了。”
&esp;&esp;四是请西川师大的相关教授专家,对我们卢江企业与经济发展,进行技术、管理方面的咨询。也就是说,完全可以请西川师大成立一个针对卢江发展的科技顾问团。”
&esp;&esp;“他们后天就来了,明天,你能不能拿个建议初稿出来,我们先讨论一下?”胡永生虽然觉得赵无极的建议中有些内容可能比较难办,譬如多分配一点学生的问题,可能就不行。
县,每年保证400名学生的实习机会,无论中学、小学或企业都可以。”
&esp;&esp;“胡书记,你不用担心,这个事情很好解决。当然,安全问题可能需要警察局配合一下。”赵无极想了想,决定把自己考虑过的一些东西与胡永生先通通气:“胡书记,这事啊,我有一些建议,想向您汇报一下。”
&esp;&esp;但这个问题,在赵无极看来,大学生走俏的时间最多还有10年,以后就难以找工作了。而且,赵无极还想借用重生之手,将大学扩招提前。
&esp;&esp;“胡书记说得好。我是这样想的,西川师大不是大学吗,我们要求他们的,一是要求给我们多分配一些学生来;二是请西川师大给我们县上的教师、工厂工人等进行学历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三是请他们的教师或实习学生,帮我们培养新的产业工人。
&esp;&esp;“哎呀,无极同志,你这样一说,还真是这样呢。可是……”胡永生当然明白赵无极说的道理,卢江并不缺钱,以后也不会缺钱,因为“回春堂制约”一个企业,就完全可以养活卢江财政。但是,不要西川师大的钱,那又要他们的什么呢?
&esp;&esp;赵无极自然知道,后世的大学,除了医学类必须要有临床实习的专业外,其他专业,基本上不再安排学生实习,由学生自己去联系实习单位。因此,很多学生找熟人随便在一个单位盖一个章,就表示实习完毕。而且,即便是师范院校,也没要求一定要在课堂上讲课才算实习。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就这一条?”
&esp;&esp;“你说,你说。”胡永生立即站起来,给赵无极把茶满上。胡永生早就从赵无极的建议中尝到了甜头,即便他的建议用不上,也能开拓思路。
&esp;&esp;“嗯,你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我们要用卢江的优势去弥补西川师大的劣势;而西川师大则用他们的优势来回报我们的支持。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
&esp;&esp;“当西川师大每答应一项,或者做出相应的成果,卢江可以给予西川师大适当的经费资助,或者,卢江就直接为他们在卢江的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就可以了。”
&esp;&esp;“胡书记,我是这样想的。西川师大那100万块钱,我们不要也罢。钱,我们卢江暂时不缺,而大学却一直缺钱;以后,卢江更不会缺钱,因此,在钱这个问题上,卢江拥有着绝对优势,而大学的经费一直都很紧张,因此,对于西川师大来说,钱就是他们的劣势。”
&esp;&esp;我有个预感,卢江的工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需要大量经过培训的工人,而目前的培训,如果仅仅依靠企业来办有可能不行。有些内容由企业培训可以,但有些内容,得由政府出面来组织培训。
&esp;&esp;不过,赵无极马上为胡永生解了惑,“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因为他有大师,大师有大学问,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精英人才。这个,才是大学的优势。大学与地方合作,理应建立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离开了这个基础,合作是不长久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esp;&esp;赵无极说到这里,等于就说完了,至于卢江到底需要一些什么样的专业顾问或人才等,还得经过调查研究才能决定。
&esp;&esp;因此,赵无极不觉得安排实习生是一个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