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赵佶闻言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唉。。。最近朕想了许多,想当初种卿与西北御党项大敌,想当初郑智过拒马河攻入辽国腹地。如今已有结局,便是这些结局,无不证明朕当初是错的。党项已灭,辽国也亡。朕从未上过军阵,却是偏听偏信,不听将帅之言,非要听那些文人之言。后悔晚矣。。。”
&esp;&esp;“陛下,太子向来纯善,对陛下更是从未有多忤逆。而今国家多有危难,为国家,为社稷,陛下也该回朝处理这些棘手之事。此番太子愿意退位,实乃大孝大义,更是为江山基业。如此父子同心同德,何愁家国不宁?”种师道心中当真多有感动,感动人子孝义无私,感动人父教导有方。便是种师道的称呼上也有变化,赵桓已然又成了太子。
&esp;&esp;便听赵佶开口问道:“种卿此来,什么时候回京?”
&esp;&esp;赵佶面带疑惑接过,展开之后看得许久,脸上阴晴不定,心中潜意识里愿意去相信这一封感人肺腑的退位让贤的书信,却是理智里又有怀疑。如今的赵佶,已然不是当初的赵佶,人性的复杂,赵佶也真正见识了几番,便也不可能是一封书信就能说服的。
&esp;&esp;“臣能再见太上皇陛下,也是臣之荣幸。臣此来,主要是为招兵讨贼。而今淮南流民几十万,招得十万大军,操练精兵,北上剿灭郑智。定要还我大宋朗朗河山。只要剿灭郑智,燕云也当回归故国,如此便是那汉唐盛世,陛下之名,也当流传千古。”种师道躬身身形,慢慢说道,便是心中知晓,面前这位太上皇,还将是这大宋朝的皇帝陛下。
在赵佶一手掌控。却是赵佶自己也没有弄明白,为何眨眼之间,自己会落到这般地步。
&esp;&esp;赵佶话语后悔不已,听得种师道
&esp;&esp;赵佶口中说着好,心中却也有无限唏嘘,大宋朝似乎依旧还是大宋朝,换了皇帝也依旧能顺利运行。
&esp;&esp;练兵之事,剿贼之事,将来还会是面前这位太上皇一言而决。如今这个机会,种师道也想跟赵佶拉进关系,得到真正的信任,避免当初的事情再发生。
&esp;&esp;赵佶闻言,连道几声:“好,好,此事极好。既能解决淮西流民之事,又能再聚强兵剿贼。好事,好事啊。朕之子,看来也是个圣明之君。”
&esp;&esp;种师道已然从赵佶脸上看出了他内心的悲哀,慢慢从怀中拿出一份圣旨与一份书信,递到面前,开口说道:“陛下请看,圣旨乃是皇帝亲笔,是给老臣的。书信也是皇帝亲笔,乃是给太上皇的。此来濠州,招兵乃是其一,其二便是此事。”
&esp;&esp;“回禀陛下,臣打算招了五万人便先行操练月余,招满十万就启程北上。到得东京再行操练,有得十万精兵,才可与郑智争锋。”种师道开口答道,也在与皇帝陛下赵佶解释。
&esp;&esp;“郑智当真如此势大?”赵佶又问。
&esp;&esp;“陛下,郑智兵威之盛,古今少有。其麾下不止有西军强兵,还练有几万铁甲,还有党项骑兵为其卖命,如今只怕还有草原上的达旦人为其驱策。将来战阵之上,只怕是几万骑兵来去纵横。难以匹敌啊。。。”种师道对于军事上的事情,从来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esp;&esp;赵佶看了看种师道,拿起书信又读了一次,慢慢坐下身形,也示意种师道落座。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