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后记的氛围不会太明媚,阅读的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请及时退出。
从起草大纲到正文完结,这是我2024年最难忘的几个月,因为它让我完整地经历了一遍从充满干劲到压力倍增,再到沮丧失落的全过程。
书写的过程中有太多自我怀疑的时刻,以至于我一度认为按下“发表”键的那一刻真是太可怕了(扶额)。如果说一开始是因为数据内耗,到后期则纯粹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导致心态崩盘,写出来的东西也很凌乱。接下来会进行适当修文,争取能让这个故事更圆满。但说实话,能不能修改得更好,我也说不准,写作真是好难啊!(望天)
回忆起创作伊始,那时的我只把这次书写当成一个情感的出口,有一些念头在我心里盘踞已久,总觉得要写下来才甘心,于是我打开文档,敲下了整篇小说的第一个句子。
然而我对小说创作的难度显然缺乏一个合理的预期,关于场景的搭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字句的打磨……太多太多,这和单纯的片段式的情绪记载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个完整的故事必须具备连点成线,再连线成面的框架结构,而这正是我所缺乏的。
于是越往后写,我就越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和贫瘠。时常整夜失眠,到了白天精神不济,大脑宕机。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我的记忆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明显变差。我越是想要写好,脑海里越是一片空白。
以上都是我自己心态不稳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听起来似乎是因为太重视这个作品才有此遭遇,但即便如此,我也没能交出一份令自己称心的答卷,更遑论让读者满意。
说到这里,再次和读者说一声抱歉,没能给大家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我知道有读者对这个故事给出过好评,看到这类评语时,我心里的喜悦和感激很难用语言言明,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让我觉得自己的书写不是自说自话,不是在写一些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以外根本无人在意的东西。
也因此在后半程的创作里,我对自己失望的同时,更加对读者感到愧疚。
创作的过程中,我曾经和朋友说过这样的“大话”,即如果让我在数据和质量里二选一,我会义无反顾选择质量。哪怕穷困潦倒,或终身籍籍无名,我只希望能有一部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可我也清楚,无法切实地拿出与之相匹配的质量,话说得再多也不过是眼高手低,和嘴上说得好听而已。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数据和质量哪样都不够看,我也明白,这都是我应得的……
当我离开应试作文的小打小闹,开始真正尝试书写一部完全属于自己的作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