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哦,原来是新同学,那她认不出来也正常。
&esp;&esp;王雪平:“什么口风琴?你去哪买?”
&esp;&esp;陶竹跟人熟的没那么快,点了点头就要离开。
&esp;&esp;陶竹到家,看见王雪平在忙采买的事,就在玄关磨蹭了一会儿,到王雪平闲下来才上前去问:“妈,能给我点钱吗?我去买个口风琴。”
&esp;&esp;因为她小学的时候就想来父母身边,来北京上学,但父母一直没同意,照顾不了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她就算来北京也是借读生,不能参加升学考试,父母担心学习内容不一样,她在这边学,回省里考试会影响成绩。
&esp;&esp;从远处陶竹就觉得被贾湾叫作邹紫若的女生有些眼熟,等走到她面前,陶竹傻眼
&esp;&esp;“那不用去了。”王雪平说,“家里有一个,之前你爸留下来的,等我忙完给你找找。”
&esp;&esp;这时钱丹青又问:“你也是借读吗?”
&esp;&esp;“嗯,也行。”陶竹应下,背着书包回房间。
&esp;&esp;等她走近,贾湾确认她两手空空,说:“你还是没带口风琴啊。”
是蒋家所有保姆的小孩都统一送到这里读书吗?
&esp;&esp;陶竹本想跟他说她放在书包里了,她还没开口,贾湾看见了另一个熟人,高声喊:“邹紫若!”
&esp;&esp;第二天,陶竹背着包好书皮的新书和口琴上学,下了公交车,刚巧碰到了从另一方向过来的贾湾,他手里拿着一个长长的绿盒子,很显眼。
&esp;&esp;关系还没那么熟,陶竹本想当没看见他,贾湾却眼疾手快抬起空着的那只手跟她打招呼,陶竹只好小跑过马路,跟他一起往学校的方向走。
&esp;&esp;所以,这次是陶九给她解决了户口,她才过来正式读书。
&esp;&esp;陶竹:“不知道……就是我们明天音乐课要用,车站附近的乐器店应该有卖的吧?”
&esp;&esp;既然钱阿姨的儿子来了,陶竹本着不打扰他们团聚的想法刚要走,就听见这男生又叫了她的名字:“陶竹。”
&esp;&esp;听到她这个回答,钱丹青的表情放松下来:“嗯,借读也挺好的,华附这边学习氛围好。”
&esp;&esp;“没听说过你说的这个口风琴。”王雪平猜测,“就是口琴吧?”
&esp;&esp;陶竹不是,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借读的。
&esp;&esp;周芷若?
&esp;&esp;但是因为听到了钱丹青话里的“也”字,陶竹想了想,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我不太清楚,应该是吧。”
&esp;&esp;晚上,陶竹在房间里给新书包书皮,王雪平在她身后翻箱倒柜地找,从犄角旮旯的位置找出一个干净的小红盒子,擦了擦里面崭新的琴,放进她书包里。
&esp;&esp;钱丹青惊讶问:“你们认识呀?”
&esp;&esp;陶竹回:“谢谢。”转过身,她在想,口风琴是什么?
&esp;&esp;“这是我们班新同学。”男生跟钱丹青解释,转过头嘿嘿一笑,向陶竹介绍,“我叫贾湾。”
&esp;&esp;毕竟一个班里的同学那么多,他们记她一个容易,而她起码要一周才能把所有人认全。
&esp;&esp;“妈。”身后一道充满青春气息的男声传来,有点粗,一听就是陶竹的同龄人。
&esp;&esp;陶竹扭过头看了一眼,不认识。
&esp;&esp;陶竹觉得有这个可能,各个地方对事物的叫法应该多少还是有些不同的,她点头:“应该是。”
&esp;&esp;“我看课表上写明天有音乐课,你别忘了带口风琴。”贾湾说,“这都高二了,估计上不了几回音乐课了,咱们且上且珍惜吧。”
&esp;&esp;他这是哪的口音啊……?
&esp;&esp;前面有一个女生闻声停下来,站在原地等他们,贾湾让陶竹走快点,一起跟上。
&esp;&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