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第6节(2/4)111  年代:开局退伍回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esp;&esp;正在家里与丈夫争吵的罗娟听到了门外的呼喊声,而她家因为是分家出来的,房子也不在村里人户比较密集的地方。在农村,邻里之间的房子基本都间隔不小。所以这呼喊声也肯定是喊自家的。

&esp;&esp;“谁~谁的声音,好像是兵子。”

&esp;&esp;所以大姑父这边,目前的日子也是天天喝稀的,但他家小孩小,不能上地里挣工分。老大是女儿,叫王月,今年十四岁了。按照道理,这样大的娃是可以到地里干活挣工分的,最多少计一点。

&esp;&esp;“姑,大姑,在嘛。”

&esp;&esp;这年月最怕的就是不在节日的时候,亲戚上门,大部分是有事相求,而且很大可能就是跟粮食有关系。就算不是借粮的,但亲戚上门,哪怕是招待一顿饭,对于一些家庭来说都十分的艰难。

&esp;&esp;可家里孩有几个小娃呢,所以王月就留在了家里照应弟弟妹妹。姑姑和姑父两人去地里挣工分,但可以算的出,今年口粮肯定更加的不够。父母那边也完全指望不上了。

&esp;&esp;多帮个一两回,大嫂那边就闹意见了。又不是有口粮多,自己一大家子还饿着呢,总不能全部饿死吧。

&esp;&esp;就拿罗成来说,他要是结婚,还是现在家里这条件,两个妹妹可能都会被父母赶去柴房住。有时候看上去狠心,但大多数又是逼不得已。

&esp;&esp;一大早,就因为一些事情,大姑就跟大姑父在床上吵了起来。姑父叫王林,不是王家的长子,跟大姑结婚后没多久,就跟那边家里分家搬出来住了的。也不是说一结婚就要分家,但根本住不下,特别是结婚后总要办那事,住不下肯定不方便。

一点,让人感觉远。其实走路的话,按照距离,两家的路程相差不了多少。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大姑父的父母身子还硬朗,都能挣到工分。所以还能往下帮衬着,但大姑父的大哥家里娃也不少,而且大哥家的大儿子也都结婚生娃了。家里都有孙子了。

&esp;&esp;如果饥荒只是一年,一般哪怕是农村都会有些存量。但这已经两年了,之前大姑父家断粮的时候,他父母也帮衬过。但这又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

&esp;&esp;所以大姑父的父母都是尽量优先照顾大哥那边一家子,而他这边,现在饥荒日子过不下去了。也不是父母狠心不帮,是实在帮不下去了。

&esp;&esp;大姑父是这样想的,但大姑却不愿意,虽说农村是有才十四岁就嫁人的。但毕竟是少数,一般都要十六左右。而且就算要嫁,也好歹物色一个好点的小伙,哪有这样只要给彩礼给粮,连岁数大或者长的不行的人也嫁的。

&esp;&esp;大姑父也有些吃惊的说着,不怪他会这样想。这不过节不干啥的,这小外甥上门,能有什么事。

&esp;&esp;“我娘家来人就不能是来看看我呀,我侄子想我了不可以嘛,哼,我先出门看看。”

&esp;&esp;“兵子,还真是你呀。你怎么来姑姑这边了,是有啥事嘛。”

&esp;&esp;但要是对方人不怎么样,比如岁数大些,或者人长的不好,有缺陷之类的,那就得要些彩礼。

&esp;&esp;没有办法,姑父王林想了主意,把大女儿王月嫁了,已经十四岁了,在农村不是不能嫁人。也不指望什么彩礼之类的,要是对方人差不多,就随便给点都可以嫁过去。主要是家里可以节省一口粮。

&esp;&esp;罗娟出门一看,还真是自家侄子罗兵,见到

&esp;&esp;大姑罗娟跟姑父王林此时也已经醒了,地里的粮食也早就收了,现在村里也没多少农忙的活。最多地里也就是种一些耐寒的菜,种子可能都要通过村里去赊账。

&esp;&esp;“娟子,你别生气嘛,这不是实在没法子了嘛。我难道不知道月月还小嘛,但已经十四了也不是不能嫁人。今年收成也就这样,我们两又没多少公分,这今年分下的粮肯定不够吃。”

&esp;&esp;本来两人就在争吵,要是侄子真是来借粮的,先不说有没有粮借,但真是这样,那以后她在这边底气就要不足了。嫁出去的女儿,也是要靠娘家撑腰的,但娘家人都过不下去来借粮,那自己在夫家这边就要低人一头。

&esp;&esp;“不会是你娘家人过不下去来找我们借粮的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