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4章(1/2)  清穿康熙家的娇丫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梁九功在心里狂赞皇贵妃娘娘,万岁爷与太子爷和好如初,皇贵妃娘娘实实在在的功德无量啊。

情思

太子从前学习治国的道理,学习如何治国,熟读四书五经,那都是纸上的学问。

跟着康熙出宫巡幸,看康熙如何为帝,如何处置政务,这是言传身教。但到底看见的太有限了。

他自己出去看到的东西,就更多些。看见问题后,所进行的都是独立的思考。

写在叠册之上的,便是太子这三年来思考的结果。

“这个问题,朕也想过。”

“这个问题,朕尚未有处置的办法。”

瑶令看着父子俩坐在一起,一点点的研究太子叠册上所书写的问题,心里有一种舒缓的愉悦。

他们父子没有走到最后那个结局,这是让瑶令特别高兴的事情。

她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的。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成。现在看来,做得还不错。

康熙有所改变,太子也没有养得过于娇纵不知人间疾苦,那么往后数十年的父子兄弟相争的难过痛苦事,应该都不会再发生了。

当初封妃的时候,康熙就不愿意,想要直接封她为贵妃。是瑶令自己拦下来的。

她没有那么在意位分,甚至在当时的情形底下,若是要封为贵妃,引起的动荡真是难以言明。

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只是封妃,就已经让佟佳氏与钮祜禄氏铤而走险胆大妄为了,若是贵妃,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搞破坏。

她记得自己说的话,但求安稳。

当时最在意的,是太子的心情。实际上更深一层在意的,还不是康熙么。

若那时封了贵妃,太子心绪不稳,再被有心人挑拨,极有可能与康熙之间误会渐生。

太子当时所立,确实是被大清当时的情形影响迫不得已为之。但之后康熙对太子的培养可谓是呕心沥血。

太子十来年的刻苦努力学习也不是假的,都是用心血时间和精力换来的。

瑶令不愿意他们父子的心血付之东流。

现在这样,就很好。

瑶令亲手煮了牛乳茶,送到父子俩的手边。

康熙的三分糖,太子的五分糖,都是根据父子俩的口味特制的。

又亲手剥了些核桃送过去。

父子俩要用脑,吃点这个挺好的。不过不能吃多了,吃多了一会儿就积食了。

康熙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构想,经过与太子的这一番畅谈,才发现父子俩实在是不谋而合。

以前总觉得太子小,年轻,没有经历过什么,很多时候都是启发式的教育和沟通,更是没有了解过太子真正的想法,只是希望太子能够长成他希望的样子。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