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存在对立,可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朕不希望看到今后的大明,受工厂主群体的盘剥,而导致新形势的叛乱发生。”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你们官办处上下,在确保内务府所辖国营工坊,先前所定发展的落实下,要有序修订相应政策。
“臣遵旨。”
大明想要摆脱倾覆的名义,走工业经济的总路线,积极地对外开海扩张,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现在旧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可是新的问题又在生出。
天子所讲明的这些要求,真要是逐步明确下来的话,那必然会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这并非是件容易办成的事情。
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保障要明确。
发展要确保。
拥有先知先觉的优势,的确能让崇祯皇帝有参考经验,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大明,就能简单粗暴的用拿来主义,这是不符合当前国情的。
大明想要扎实的走好原始工业化,让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火花,能够顺利碰撞出来,就不能只发展私营产业,还必须要大力发展国营产业。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章谨忠说道:“但是今后的每一年,官办处在呈递汇总报告时,朕要看到切实的改变。
“工商法,是朕所能想到,可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良药。”
盛极必衰的道理,不用朕来多说其他,你心里也清楚吧?
这件事情不是小事,别觉得难办,别觉得会得罪人,就避重就轻的做些事情,朕想要的不是这些。”
可是如何走好这条路,就算是崇祯皇帝也没有太多底气,因为大明面临的境遇,和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一样。
“臣遵旨。”
当初积极发展工商业,筹建工坊产业,是国朝想有效解决破产群体,居无定所、没有收入的现实所需,是为避免他们走投无路下,对国朝产生强烈的不满,继而参与到叛乱之下。
不要糊弄朕。
章谨忠硬着头皮,拱手作揖道。
针对这些新生的问题,你们官办处这边,就应充当好表率作用,先行为国朝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就必然会激化矛盾。
例如明确工坊招募群体的年龄,明确劳作时间不超多少时辰,明确最低工钱保障等等,都要逐步的完善起来。
“这件事情朕知道难办,所以不给你们约定期限。”
就算是先行在国营工坊试行,可拿着真金白银的那帮群体,在知晓他们的权益遭受到威胁的话,还要分润给底层的脱产群体,那一个个都是会不高兴的,会很不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