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长家的宴会跟商户人家自然有所不同,万管家来前,春妮正被方校长撇下到处交际,她四下里找不到认
郭家是商户人家,请的差不多都是相同阶级的客人,各自有不同的用人需求,校长怎么说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因而有些人听得十分入神。然而,等校长一提起学校的资金问题,刚刚还有一堆问题咨询的客人瞬间跑得一个不剩。
他长了个心眼,跟众人自我介绍时,没说自己就是大名鼎鼎的“睡美人”经营者,只说自己是江浦基础技能学校的校长。他的想法是,时人敬慕读书人,校长这个身份抬出来,比厂长更受人看重,成功率可能也要高一些。
学校目前教授的大类的确是木工,但凭夏风萍在翻译界打开的局面,相继又开设了机械系,电气系,还有传统的会计系,打字系,速记系等等等等,杂七杂八设了十来个类目的技术科目教授。
听上去唬人,但大部分学生都是六岁左右,还在学认字的小萝卜头,按校长的标准,至少得教个五六年,等他们毕业了才好上岗。
席间竟还有不少人知道这所学校,就问校长说,这学校是不是主要培养木工?校长免不得要先介绍一遍。
帮助过华国人的好人,也不止春妮遇到过这样的人。如果山下友幸真的是这样的人,那没什么好说的,师生们肯定同样当朋友一样看待。可他和他的主人一开始就带着那样的恶意出现在他们面前,这让校方很难放下心来。
她早有预料还好说,校长和老师们眼看围在山下身边的学生越来越多,总怕孩子们年纪小,被人骗得没了命,才是真的急坏了。
春妮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她知道,一时的得失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要他们能够稳住,学生们迟早有醒悟的一天,山下友幸不可能得逞。
方校长越挫越勇,刚开始还筛选宴会的类别,到后来干脆来者不拒,只要有人请他,他必定应声赴约。如此一个月下来,他拉到多少赞助暂时还不知道,但春妮天天山珍海味吃下来,她的脸硬生生吃圆了一大圈,也蹿高了好大一截,原来的衣裳都不能穿了。
现在海城开短期班的学校还有一些,倒是这些愿意收小学生的学校被倭国人炸得不剩几个。
外人不知道,自然以为学校培养的学生都是海城那种最流行的短期速成班,两个月就能上岗使用的。
以至于两月不见,春妮跟万管家在一家宴席上碰面时,老头吃了一惊:“女大十八变哪,这才过了多久,顾小姐就变得老夫差点认不出来了。”
校长一向喜欢从内部寻找原因,他总觉得,是学校创造的条件没法让孩子安心读书,才让他们想东想西的没个消停。因此,没过两天,他就找了个事把春妮叫来让她跟韩厂长几个人来做。
了一份能从酒筵上募到些善款的想法。
幸而年底的宴会多,郭家没有收获,总有王家,王家找不到,总有李家……
工厂做出小小名气之后,收到过很多类似的请柬,但当下的富人做筵席喜欢请舞厅的红小姐,或是当红的戏班子助兴,酒至酣时,什么丑事都可能发生。
他们学校前身的报童学校便是张、常、江三位先生多方募集善款捐建而来,对这套程序,校长一点都不陌生。只是几位先生相继离开海城,方校长不是本地人,素来没什么名气,又没有同行带挈,才只能依靠自己度过难关。
这次校长愿意破例,除了看在此次只是老人寿筵,一般闹得不会太过分的份上,还存
工厂的合作商郭氏木行老板的母亲过七十大寿,邀请方校长和韩厂长他们几个高管去赴他老母亲的寿筵。
如今有山下友幸的步步暗逼,校长忽地想起这件事,拨出几十块钱让韩厂长和春妮几个做了两身好衣裳,到了郭老太太寿筵那天,披盔带甲地带着两个得力干将杀了过去。
校长觉得,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耽误时间不说,还容易腐蚀人心志,染上不良习惯,往往请柬不到其他人面前,全都叫他给拒了。
筵席设在郭家在华界新买的花园洋房里。
方校长三人今天特地穿得花团锦簇,因而从主人家下人到宾客都很肯给三个人面子。席面还没开,方校长名片先接了一兜子。
他们是在公共租界财务处一位处长家宴上碰的面,原本凭方校长的级别,并够不上财长家的宴席,但他这一个月的钻营毕竟有些用,有人给了他一张“携眷前来”的请柬,他便携着春妮过来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或许是这一年没亏着嘴,将近十四岁的少女来了初潮,身上的曲线也有了小小的起伏,再也不能只靠戴着个帽子就让人错以为她是个小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