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母亲息怒。儿臣之所以每日出宫,倒也不全是为了儿女私情,而是……事关皇嗣。
&esp;&esp;銮驾才过了碧华门,李秉稹就收到了太后的传信,不过因为身边带着辰哥儿,所以他并未立即前往慈宁宫,而是先带孩子在宫里熟悉了一番。
&esp;&esp;现只能将希望放在孩子身上。
&esp;&esp;“儿子给母后请安。
&esp;&esp;可大局未定之前,还不能让母后知道所有真相。
&esp;&esp;辰哥儿的身世,断然是瞒不住的,且太后回宫已有小半日,指不定已经打探出了些细枝末节……
&esp;&esp;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眼见孩子适应了些之后,他才让乳母好生侍奉着,又命庄兴寻了个几个半大的小内监,在旁陪着辰哥儿……待一切打理妥当,他才往慈宁宫赶去。
&esp;&esp;自儿时离京之后,李秉稹就鲜少遭受母亲训骂,偶尔难得回京述职,陆霜棠也每每都是嘘寒问暖,鲜少如此动怒。
&esp;&esp;“也是近期与她重逢后,才知当年她已有身孕,因心中不忍,将腹中孩子生了下来,那孩子如今已
&esp;&esp;皇帝,你这是肆意妄为,倒行逆施。”
&esp;&esp;
&esp;&esp;“待皇上回宫后,叫他立即来见本宫。”
&esp;&esp;瞒是绝对瞒不过去的。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儿臣四年前还未起势时,乔装改扮成个镖师,在入京路上与个女子有了私情,后来儿臣心悬大计,暂且将她撇下,谁知后来就再也没能寻着她。”
&esp;&esp;母后是肃国公府嫡女。
&esp;&esp;以往太后若是听了这话,必然觉得心中熨贴,可今日有气,做不来什么慈母的姿态,只鼻腔中轻呲出口气,冷道了句。
&esp;&esp;……若得知了借种求子的实情,那还了得?
&esp;&esp;母后为国祈福,一路舟车劳顿,必是辛苦。”
&esp;&esp;依她方才的这番话来看,便还只了解到君夺臣妻的层面,就已如此生气。
&esp;&esp;另头。
&esp;&esp;李秉稹心中这么想着,撩袍踏入殿门,果然就见母后脸上一片愠色,他只先装作看不见,一如以往般上前颔首问安。
p;&esp;皇帝也是猪油蒙了心。
&esp;&esp;自小金尊玉贵,受最严格的教导规训长大,眼里容不得半点沙。
&esp;&esp;盼着太后见了辰哥儿之后,能有所包涵动容。
&esp;&esp;“本宫确是辛劳。日日山中修行,粗茶淡饭地吃着,每日都要将佛经颂上千百遍,为的就是向上苍祈求国运昌隆。”
&esp;&esp;“而皇帝却将本宫离京前的嘱咐,全都抛诸脑后,放着宫中正经儿的嫔妃不宣召,魂儿却被个宫外的臣妇勾了去…
&esp;&esp;撒下一个谎,就要用更多谎去圆,指不定今后还会母子离心……那绝不是李秉稹愿看到的结果。
&esp;&esp;太后将这些念头在脑中过了一遍,只觉被气得头晕目眩,心中积着一团火,抬高手掌蓄力拍在金丝楠木桌面上,冷声道了句。
&esp;&esp;那么多家世清白的秀女,看上谁不好,竟看上了个朝臣之妻?也难怪只在宫外置了个宅子养着她,若是当真让她入了宫……巧取豪夺,君夺臣妻这一出,岂非要受天下人诟病?
&esp;&esp;
&esp;&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