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庶子无为(科举) 第67节(1/4)  庶子无为(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蒋氏心底也庆幸,他们在还没放榜前就定下了儿女亲家,否则恐怕事情有变;而谢识玄知道消息后,更是畅快地大笑了三声——果然是他看中的后生。

别人是榜下捉婿,而他早就慧眼识珠,将人收入囊下了!

听闻京城中出了一个十三岁的解元,王安将此事当作新鲜事讲给了永嘉帝听。

“陛下,也就是在您的英明治理下,才能出英才,显盛世啊!您听听,十三岁的解元公,就是民间唱戏的都不敢这么编排啊!”万安显然是很擅长讨好永嘉帝的,哪怕是英明神武的帝王,也拒绝不了如此夸赞。

永嘉帝心底微微有些自得,同时也对这个十三岁的解元产生了好奇:“听说他是沈锐的庶子?朕竟不知道这歹竹还能出好笋来,你吩咐下去,将那解元的卷子让人呈上来,朕可要好好的看一看。”

皇帝要看此次沈解元的卷子, 秦之况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直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瞬间万般思绪在脑海中闪过,心中揣测了许多, 实在不知道这个事情到底是喜是忧,但不管他如何去想, 还是要把封存的墨卷给翻了出来,索性沈江霖的卷子就在第一份,秦之况恭敬地交给了王安, 看着王安离去的背影, 秦之况提起来的心如何也落不下去了。

乡试惊动了皇帝,甚至要让皇帝亲自看过解元的卷子, 这也是破天荒头一遭了。

祸福难料啊!

秦之况满腹忐忑,他却不知道, 永嘉帝看了这份卷子后, 竟是沉默了良久。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两篇时文。

这两篇时文的题目,应该是那些考官们基于如今朝堂中最棘手的问题,抛出来作为了乡试的题目, 当然, 若是不了解目前朝廷动向的考生, 或许会从其他角度去答题,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沈江霖每一道题都直面鞑靼侵袭劫掠之事的本质, 且不顾题目的暗示,完完全全站立在了主战派。

沈江霖出自荣安侯府, 自有血脉传承,这倒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

而且少年血气方刚,就是朝堂之中几个年轻官员, 也有冲动行事的,“主战”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唯一让人惊奇的是,沈江霖的“战法”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

他要怀柔而战。

如何怀柔,他也给出了准确的三大方针:

1开放互市,大量倾销大周的产品到蒙古各部,关键性的盐铁物资,只能用上等战马交易,将从互市上得到的金钱用于针对蒙古骑兵的军队打造上去。

2扶持一个比鞑靼部落稍弱势的部落,一山不容二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敌伤之际,正是大周畜养之时。

3将大量大周朝的书籍译成蒙古文,以文化侵袭对方,将文化渗入到蒙古各部的民众中去,宣扬大周蒙古一家亲的观点,让敌方从民众内部瓦解对大周朝的敌意,从而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战意。

不仅仅思路明确,文章用词精准,直接拿出来,便可以是一道奏折。

关键是言之有物,言之可行,甚至思路方面虽有些古怪,但是细细想来,却是很有一番道理。

“善!大善!”永嘉帝抚掌而叹,都想叫人去宫外传唤沈江霖觐见。

他实在是太好奇了,什么样子的十三岁少年郎,可以写出这样的文章,老辣到像是已经浸淫官场几十年的人,才能使出去的奇诡手段。

但是永嘉帝还是收回了自己快要到口的命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想来这位少年解元已经是在京城名噪一时了,如果他这个时候把他传唤进宫,于名气上或许能达到鼎盛,但是终究对少年人来讲,不是太好的事情。

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

永嘉帝惜才且爱才,他想着,还是等到明年会试的时候,定是能看到这位少年解元的。

沈江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最高统治者心中挂上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