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小康子忙道:“娘娘,您何必管她,那是她自己想不开。若非是她,当年太子妃还是您呢,被何太后插了一脚,日后咱们得好日子来了。”
&esp;&esp;驿馆
&esp;&esp;郑氏一族何其风光!
&esp;&esp;小康子道:“皇上待娘娘您的心意,天下皆知。”
&esp;&esp;听那内侍总管问起:“是你啊,小康子,这又是郑娘娘差你过来的?”
&esp;&esp;新帝暴毙,膝下唯独只有郑良娣生的一子,在昭节侯郑放的护卫之下,郑良娣被封为郑太后,其子冯翊王被封为新帝,因年岁太小,由郑太后把持朝政。
&esp;&esp;新帝负手而立,头有些晕,这些日子父皇去世,他又要忙于丧仪,还要忙政务,整个人疲劳的很。
&esp;&esp;小康子隔着帘子立马跪下:“奴才幸不辱命。”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里面的女子正是郑良娣,只听她笑道:“起身吧,我听说皇上还赏赐了不少好东西给本宫。”
&esp;&esp;又听郑良娣叹了一口气:“皇上原本也不在女色上做功夫,绰仁太子妃的父亲违抗朝廷,屡次屠城,皇上亲自把她族人老小斩首了,可她却没有过错啊?她却听到这个消息自己上了吊。也怪我,不该把这些消息说给她听,本来还以为她知道呢。”
&esp;&esp;郑良娣又笑了,她身边的宫女们即便常常和她相处,都会被她的美貌震惊。郑氏生的美而艳,琼英腻云,身姿娇嫩又丰盈,是个风姿冶丽,绝世无双的大美人。
&esp;&esp;又说这赏赐如流水般的进了麟德殿,麟德殿的正殿住的便是新帝登基之后,尚未册封的郑良娣。她进入东宫五年,太子在时,专房独宠三年,后两年太子被派徐州打仗,再回来时,太子登基了。
死定了。
&esp;&esp;马车上坐的女子端庄得体,裙摆处的青荷碧波裙原本应是有飘飘欲仙之感,如今却纹丝不动。她身畔坐着的少女却活泼的很,裙子内衬都露了出来。
&esp;&esp;但很快就让他破防了,因为皇上赐给麟德殿郑良娣宫缎五十匹,黄金一百两,但他没有气馁,依旧密切注视着宫中的情况。
&esp;&esp;京郊之外有一辆安车架来,此车车轮为朱红色,车盖为青金色,装饰所用金银器物,华丽异常。
&esp;&esp;见那小康子陪笑:“回总管的话,这是郑娘娘亲手做的牛膝骨汤,从早上清早起来熬到现在了。你知道的,皇上最爱我们郑娘娘做的吃食。”小康子陪笑。
&esp;&esp;麟德殿里水晶帘高高卷起,满堂的富丽映入眼帘,翠屏半开,中间挂一道玉色纱盘银丝的帘子,地毯坐褥都是兰花纹,不远处好一个大的哥窑花瓶,瓶中供着千叶碧莲、水心兰,白玉香炉里燃的苏合香,香味袅袅,好不怡人。
&esp;&esp;
&esp;&esp;郑太后上台来就封其父郑放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秉政,其弟郑无恒封为曲阳侯,连异父兄长裴朔都被追封为侍中、水衡都尉。
&esp;&esp;“我要歇一会儿,早上熬牛膝骨汤太过辛苦。”说罢郑良娣还打了个哈欠。
&esp;&esp;目送小康子进去端明殿之后,董驭还安慰自己,郑放现在还未走远,皇上还是要给郑良娣面子的,再者新帝膝下只有郑良娣所出的冯翊王一子,况且一夜夫妻百日恩,昨日郑良娣还过来伴驾,亲手做了一碗熬制了许久的补汤送过来进献新帝,听说手都烫红了。
&esp;&esp;董驭大骇。
&esp;&esp;董驭因为就在宫中做护卫,自然密切留意端明殿的情况,他先见到郑良娣身边的宫人和内侍总管在说话。
&esp;&esp;不久,夜幕降临,董驭见到内侍总管正欲夤夜过去麟德殿,心中大喜,还猜想新帝是不是要赐死郑良娣?怎料此时却听端明殿的太监大喊:“不好了,不好了,陛下头疾发作了,扑倒在地,没了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