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荣蓁手指轻抬,将她话语止住,而后道:“若本官没有记错的话,您家中并无待考之人。”
&esp;&esp;荣蓁淡淡道:“你也不用这样抬举我,在房州建水库,我的初衷也只是为了离开那里。”
&esp;&esp;那人还要再说什么,身边人扯了扯她的衣袖,只好把话吞了回去。
&esp;&esp;那人话语一噎,“我也是为了多数人着想。荣大人,你也是出身士族,若兴建学堂,让所有白衣翻身,压制于我等之上,我大周的等级秩序岂不乱了。”
&esp;&esp;秦楚越道:“若是旁的人这般,的确是冒进了些,稍不注意,便会被人排挤,在这襄阳城孤立无援。可你不一样,她们即便是想这么做,也要考虑你是否会一道奏折呈于皇帝,更何况你身边还有个宁华帝卿。不过经过此事,倒也教我认清了一些。”
&esp;&esp;秦楚越道:“那又如何,人活一世,要么为名,要么为利,你有自己的目的,可也切实做了事,已经远胜许多人了。”
&esp;&esp;她这话说完,荣蓁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慢慢饮茶,她身旁的人有些坐不住,“荣大人,我等并不是要与您作对,学堂既然已经建好,荒废了也是可惜。听说乡绅里可以举荐寒门学子,不如便定下名额,择优选择。”
&esp;&esp;最先说话那人总要找补一二,“我等并无此意,只是……”
&esp;&esp;说到底,这才是她们的目的,荣蓁道:“你说得对,我的确出身士族,但我却并非因科举入仕。只是兴建学堂,便让这么多人忌惮。难道不知,若是真的有本事,照样可以凌驾于众人之上。你们阻拦得了学堂,难道也能阻拦别人入军营,建功立业吗?本官不论别处,至少在襄阳这里,本官要做的事定会做成。你们能够支持是最好,若是不能,本官也不会半途而废。”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等人皆“送”走,荣蓁看向秦楚越,“你觉得这件事我做得对吗?”
&esp;&esp;姬恒伸手将她捞起,璇儿这才瞧见荣蓁,伸手要她抱,荣蓁笑着将她抱于怀中,璇儿的嘴唇贴在荣蓁脸颊上,蹭了她一脸的口水,姬恒站起身来,掏出绢帕替她擦拭干净,“你这样忙,她平素不怎么见你。可每次见了你
&esp;&esp;荣蓁面上仍带着笑意,可她的话却无人敢接,在座之人即便敢对荣蓁有不满,可谁敢对她口中陛下的示意不满,更无人敢来质疑她话中真假。
&esp;&esp;那几人面色稍霁,荣蓁却又道:“从前本官在陛下身边时常听陛下感慨,说不能将天下能才尽揽于朝中,实在遗憾。诸位也知道,学堂兴建需要用钱,襄阳的库银有限,若是百姓民生有用钱之处,难免掣肘。本官便想了折中的法子,没想到倒引来诸位的不满。”
&esp;&esp;那几人被拆穿,面色有些难堪,却听荣蓁缓缓道:“诸位的想法我已经听到了,说得倒也不错。”
荣大人,学堂修建本就未经朝廷同意,乃是您私自筹建。有些事您也明白,科举是无数学子进入仕途的出路,但能够选上的又有多少人。我们这些人虽然有些家底,但只靠荫封又能撑上几代,费尽心思请了先生教授学业,便是想着能夺得先机。您让那么多的人都有学可读,所谓僧多粥少,荣大人,此事怕是有些不妥吧。”
&esp;&esp;暮春时节,天气分外炎热,荣蓁一回到院子里便听见里面欢笑之声,她推门进去,璇儿正在床上爬着,姬恒坐在榻边,每每拦住她的去路,惹得璇儿咯咯直笑,一听见荣蓁的脚步声,璇儿从榻上抬起头来,不住张望着。
&esp;&esp;秦楚越坐在一侧,听她们把话说完,而后冷笑一声,“几位倒是替荣大人做主了。”
&esp;&esp;荣蓁静静地看着秦楚越,从前秦楚越一心要让她回到朝中,可如今她已挑明了要在襄阳留下去,本以为秦楚越会继续做些手脚或者就此放弃她,另选旁人达到目的。可秦楚越并没有这么做,不只是姬恒不明白,她自己也不明白。
&esp;&esp;荣蓁侧眸看向她,秦楚越感叹道:“只是一个学堂,便教我认清革故鼎新有多少难关,看来有些事急不得。不过,也只有你敢这样去做。荣大人,你从前做吏部尚书时向皇帝提议重启铨选与铨试,后来到了房州又兴办水利,看来往后跟着你还有数不清的大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