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地府探案坏妖骗钱 第20节(2/3)111  地府探案,坏妖骗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esp;&esp;崔子玉神色坦荡,“我生前是画师,专画春画。”

&esp;&esp;在祝余断断续续的叙述中,他们终于得知:这位陈留王朝十年前风光无限的榜眼,到底是如何走向绝路的。

&esp;&esp;上月,祝融辖管的一处村庄遭逢天灾,伤者众多。

p;&esp;孟厌脸颊一热,“崔大人,你为何喜欢画春画?”

&esp;&esp;四人沉默走到祝家时,祝融的尸身已被放进棺材。

&esp;&esp;他们在院中站了一个时辰,没有遇到一个百姓。

&esp;&esp;本来高陵县的百姓只当是祝融保管不善,致银票丢失。

&esp;&esp;祝融的灵堂布置的极为简陋,不见孝幛、魂幡。只棺材与掉漆的门匾上,挂着几朵不成型的白纸花。

&esp;&esp;可是,那日祝融打开箱子后。

&esp;&esp;但二月二十三,城中多人传言:有人曾亲眼看到祝融从一家大户家中走出后,偷偷把一张银票揣进了怀中。

&esp;&esp;因村中人皆是贫苦人家,祝融便去了高陵县几家大户家中募捐善银,共计筹措一千两。

&esp;&esp;原本二月十九那日,该在县衙中当众把这一千两善银从钱箱中取出,交给村中受伤的百姓。

&esp;&esp;到了人间,前面的两人越说越心动,后面的两人越吵越心烦。

&esp;&esp;“真的吗?”祝余抹去眼泪。

&esp;&esp;顾一岐借口自己是祝融十年前的学生,带着他们进祝家吊唁。

&esp;&esp;一时之间,谣言四起。

&esp;&esp;里面却只有九张一百两的银票,另有一张一百两的银票不翼而飞。

&esp;&esp;孟厌瞅准机会,上前与祝余攀谈,“我们四人是大理寺派来的捕役,特来追查祝大人自尽一事。祝公子,请务必言无不尽,知无不言,告知我们来龙去脉,我们才好为祝大人伸张冤屈啊。”

&esp;&esp;五年前,他被上司与同僚排挤。说是调任,实则贬到陈郡做县令。

&esp;&esp;百姓说是祝融偷拿善银,一再逼他把这一百两交出来。

&esp;&esp;一口白茬的便宜杨木棺材,成了他最后的归处。

&esp;&esp;“银票真的不是家父拿的,他百口莫辩,这才走了绝路,”祝余露出一丝惨然的笑,“昨日,家父去县衙时,路遇三危居士。居士骂家父枉为人,连善银都无耻贪下,还说他老眼昏花,看错了家父。”

&esp;&esp;孟厌悄悄问顾一岐,“你不是说他当官很得民心吗?怎么都没人来。”

&esp;&esp;祝融四十岁时中了榜眼,起初他被分到御史台。可他为人刚正不阿,为官不懂变通。极力反对底下官员以贺礼之由,向上司行贿赂之事。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真的!”四个人的头,点的比小鸡啄米还快。

&esp;&esp;祝余悲嚎道:“钱箱一直是家父在保管,日夜不离身。”

&esp;&esp;三危居士是高陵县的名士,素有威望。

&esp;&esp;祝融的儿子祝余孤身跪在棺材前,端正向他们回礼。

&esp;&esp;一个清官成了偷钱的贼,看来祝融的冤屈便是由此而生。

&esp;&esp;这句悄悄话被跪着的祝余听到,抬头黯然道:“他们说家父是偷拿善银的贼,故而来者甚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