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2/2)111  大宋瓷娘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所以,才有这个数额的规定。

这一点不是什么时候给敬老钱,也不是能否一次性掏出那么一大笔的钱

有老金头牵头,其他老者也纷纷站起身,显然觉得‘商量’的事儿很有必要。

亏了!

光火石般划过一个想法,心头大呼不好。

不肖子孙。

叶青釉不知道‘断证’和‘期证’,叶家的其他人也没有经历过分家,自然也是不知道。

叶青釉惯会看人脸色,沉思数秒之间,霎时便明白为什么这些人会觉得这件事很有必要,甚至她也觉得很有必要——

娘希匹,光是想到可能有限低,但没有想到这么低!

从一开始,给多少的敬老钱,都是由‘寿命’这个大前提说了算。

“而期证就是敬老钱一年一交,通常是年初岁末,凭信也拆作四份,父子各一份,村正一份,官府一份,若是不交,到时候是罚是打,也有由头。”

钱都还没赚到,分个家便每年硬亏五百文!

换而言之,上面标注的金钱,本来就是十分‘极限’的临界点。

老金头的碎碎念中,叶青釉的脑子也逐渐开始清明起来——

多了,子孙们可能也不会出。

这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叶青釉在众人身后探头探脑,深怕错过了什么东西,又吃到什么奇怪的亏。

称量亲情的价值

和寻常买断制不同,这种分家给敬老钱的事儿,其实有很重要的一点。

若是按照一年一交的期证来算,那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老人家能活多久,自然就能够领多久的敬老钱。

老金头显然有些吃惊,犹豫了一下,站起身说道:

最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老人家能够活到什么时候。

对方最后这话,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少了,老人家失去最基本劳作能力之后,没法靠着这笔钱过活。

说到底,这就是买断制和分期制的区别。

又是没有听过的东西!

“断证就是一次性凑齐定好商量好的钱数,过公文明堂,直接两清,往后便没有什么敬老钱的事儿烦忧,这种通常是儿孙在外经商,几年也不见回来一次的人立的”

“你家这老大真不错,就要了一件破屋,啥都没分走,也还愿意每年给一两银子。”

叶青釉眼前一黑,满脑子都是——

“不过话说又回来,哪能只给官府规定的数额呢?况且你们家也不是龙泉最穷苦的家,要是真的官府说多少才给多少,传出去也没法子做人。”

“要我们先出去,你们家商量一下不?”

也只有不肖子孙,才会不肯出敬老钱,从而用上这条带着强制意味的律法。

毕竟不用脑子也知道,如今需要用到这条律法的都是什么人?

所幸,这回还真的没有什么亏要吃。

活一年,活十年,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等老人家一死,儿孙再收拾收拾老人家的被褥床盖,找找有没有‘漏网之鱼’,找到了便拿那钱置办棺材丧葬,没有寻到的话便自认倒霉,一边直呼晦气,一边掏钱下葬

叶青釉心中稍稍舒展了一些,老金头又碎碎念了几句不成器的儿孙,便重新将话题引回了分家上:

“官府衙门明文规定,独子不分家,二子若分家父母择其一侍奉日行,另一子每年交一两银子敬老,三兄弟以上之家,每人每年至少五百文,五兄弟以上之家,每人每年至少三百文”

“那现在就开始写?”

若是真的按照官府规定,给最低的五百文,不仅传出去会让叶守钱夫妇没有办法做人,便是如今谈分家事宜,应该也不会有那么简单顺利。

果然,下一秒,便听老金头用略带羡慕的语气道:

“唉,也只有我家那不成器的”

早知道原本报五百文!

正常到说出来可能有些人甚至会觉得刺耳。

“叶老哥,你们这是,还没商量好这个?”

“你们想要写断证,还是期证?”

叶青釉心中骂完,还没来得及不甘心,便听被称作‘金老哥’的山羊胡子继续说道:

“毕竟口说无凭,分家这种大事情,自然是要有凭证。凭证有两种,断证和期证,都是分家时所作。”

见到叶家人面面相觑,显然口舌功夫较多的老金头便解释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