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盛唐挽歌 第1037节(2/3)111  盛唐挽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依严相公之见,应该如何?”方重勇询问道。

方重勇面色平静地点点头,挥了挥手:“去吧,早些歇息。明日还有许多事要处理,当真是一刻也停不下来啊!”

“清儿,汴州

姓也不见得会相信啊?”

严庄嘿嘿一笑,低声道:“官家,免税只是权宜之计。河北新附,民心未定,若强行征税,只会让百姓对朝廷更加抵触。我们以退为进,先免其税,再以徭役代之。修路筑桥,疏通运河,既可恢复民生,又可借此机会削弱地方豪强的势力。至于别处谁不同意,可以将其迁徙到河北嘛。既然这么羡慕河北的政策,那就去河北生活好咯。”

他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透着几分冷峻。

严庄说了个很浅显的道理,现在街上有人无缘无故给你一贯钱,你拿手里难道不会揣摩他的用意么?

方重勇知道,河北的治理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无论河北的政策多么诱人,从外地举家迁徙到那边,都是伤筋动骨的。

方重勇转过身,目光如炬:“还有一事。史思明虽已伏诛,但其残余势力仍在幽州一带活动。本官已经派人暗中监视,若是幽州派人来汴州议和,立即禀报。”

严庄点头附和:“正是如此。此外,官家还可暗中派遣密探,搜集地方豪强的罪证。待时机成熟,一举将其连根拔起,河北便可彻底纳入朝廷掌控。这一波大浪,谁冒头,就把谁拉进去。”

你干不干?不干干你!

严庄的计策那叫一个损啊!

老实说,史朝清并未做好“接班”的准备,虽然他和其母辛夫人都知道,这位置迟早都是自己来坐,可是事态的发展,却又总是出乎意料。

永远都别对封建朝廷的下限,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待。

幽州城,史思明昔日的“皇宫”大殿内,灯火昏暗,映照出殿内一片压抑的气氛。

严庄伸出一根手指说道:“每人一年增加一天的徭役,以抵扣田税。如此,河北百姓方能信服。”

严庄躬身行礼,郑重道:“请官家放心,下官必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方重勇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拍案道:“妙!先生果然深谋远虑。免税三年,百姓必感念朝廷恩德,而地方豪强若敢阻挠徭役,便是与朝廷为敌,届时我们便可名正言顺地将其铲除。别处有闹事的,正好一并收拾了。”

“就这?”方重勇微微一愣,随即恍然大悟。

……

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道:“严相公此言大妙,那就这样试行一年再说吧。只是,朝廷如今财政吃紧,若河北免税,只怕其他地方也会效仿,届时如何应对?”

但他相信,只要步步为营,终有一日,天下将归于太平。只是到了那一天,他应该如何面对呢?

这是明摆着的,毕竟汴州朝廷之前并未统治过他们,如何取信于人呢?

他的母亲辛夫人坐在一旁,面色苍白,眼中满是忧虑。

方重勇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缓缓道:“河北之事,关乎天下大局。若能妥善处理,不仅可稳固北方,还可为攻略荆襄奠定基础。严相公,河北之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谨慎行事。”

严庄躬身退出书房后,方重勇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灯火,心中思绪万千。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严庄点头:“下官明白。河北之事,下官已安排妥当,马上便会招抚流民返乡。史朝清虽表面归顺,但其心难测,还请官家多加留意。”

史思明嫡子史朝清坐在殿中的龙椅上,神情恍惚,手中握着一封来自汴州的劝降书,指尖微微颤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