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点头,元春这才放心了。
召见后续
和王夫人不同的是,贾母多活了这么多年,看事要清楚得多。她虽然溺爱宝玉,却不会一味自信,认为自家孩子处处都好,对未来儿媳妇处处挑拣,恨不得找个公主郡主来配宝玉。
数月之前她可能还会犹豫,却不是看不上宝钗,而是担心薛家看不上宝玉。
贾母一行离开景阳宫没多久,她们和元春的对
元春劝了几句,王夫人还是不愿意,元春还要再劝,却有小太监进来催促:召见的时辰结束了。
“因着谣言的缘故,这两年不曾给他相看,故而还没有眉目。”王夫人笑道,“不过我一向喜欢宝钗那丫头,娘娘也看重薛家,若两家能结秦晋之好,也不失为一桩佳话。”
贾母垂着眼睑没有说话,她原看不上宝钗那丫头,觉得她商户出身配不上宝玉,但现在薛虯凭借功劳获封伯爵,宝钗也是勋贵之女,加上嫁妆丰厚,到哪都是香饽饽,贾母自然也没有意见。
但现在却不一样。
贾母站起来,含着眼泪对元春说:“娘娘好好保重自己,家里的事不用操心。”
不过元春并不悲观,决定靠甄贵太妃进当今后宫之时她便心里有数,对目下的处境早有准备。
事实上贾母很清楚宝玉的定位,他并不是一个多么出众的少年,而宝钗出身勋贵,兄长又受皇帝看重,她自己也样样都好,还是长公主的伴读,想要什么样的夫婿没有,何必一定要找宝玉呢?
更何况元春的体面就是她的体面,元春省亲越是郑重,她在家中便越得脸,自然不愿意敷衍了事。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家族不能给她添乱,否则皇帝厌恶她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有什么好感?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春心中发苦,她在宫中处境如何,家里不知道,薛家肯定是知道的,恐怕不会愿意与他们家做亲。
好在元春没有一直揪着这话题不放,略说了几句便又跳过,问起宝玉来:“我在宫中消息不畅,却也听说了宝玉的事,我记得他幼时极为乖巧,怎么如今竟成了这样?”
元春柔声道:“我无才无德,承蒙皇上和太上皇厚爱才得以觍居妃位,家中一定要感念天家恩德,万事低调谦逊,切莫张扬太过,辜负太上皇与皇上信任。”
“那就好。”元春委实松了口气,家中只得两个孩子,她在宫里出不去,父母身边只有宝玉一个了,若他也靠不住,更不知父母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她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是宝玉的婚事上得多用心些,不知是否有眉目了。”
元春封妃,掌管一宫,成了这座紫禁城的主人之一,未来还有可能诞下皇子,走上更高的位置,贾家也跟着水涨船高,想来薛家没有理由再拒绝他们家了。
元春泪眼汪汪地点头,再次叮嘱:“家中儿郎以读书习武为要,莫叫他们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省亲千万千万莫要铺张。”
人便有些心虚,薛家会与贾家翻脸还是因为她呢。
元春看着老祖母满脸认真,好似真觉得自家家风不错,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王夫人连忙解释:“宝玉是个好孩子,外头不过以讹传讹,并不是全真的。”
元春眼中立时便有了泪,贾母和王夫人也拿手帕抹眼泪,邢夫人意思意思抹了一把,起身去扶贾母:“咱们走罢,莫耽误了时辰,倒叫娘娘吃瓜落。”
从前她也不觉得自家有什么问题,可是进宫这么久,听过的见过的事情多了,如何不知家里的张狂?
不等贾母说话,王夫人先不愿意了:“这如何使得?娘娘乃天家嫔御,贵步临贱地,如何能不郑重?”
一时的低谷不算什么,纵然皇上因为太上皇和家族的缘故对她不喜,但她本身并无错处,只要小心筹谋,凭她的美貌及才华,不愁不能改变现状。
王夫人没那么多见识,只觉得她女儿好容易熬出头,自然要风风光光回来,让其他人都好好瞧瞧才好。
只要能博得皇上一二分怜惜,她便是正儿八经的妃位娘娘,家族亦可乘风而起。届时宝玉的婚事便要简单许多,即便不能薛家不愿允婚,亦可求娶其他贵女。
她顿了顿,到底没有与贾母争辩,又提点道:“省亲的事也不要大办,只把我从前住的院子收拾收拾,咱们娘几个一处说说话儿便好了。”
贾母含笑道:“娘娘放心,咱们家不是那起子轻狂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