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日,韩榆走近府学的课室。
吴同知老脸一红。
吴、张二人想了想,异口不同声道:“下官并无异议,此事可行。”
嗯,没错。
离开时,陈同和邓回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来。
知府大人此举,正解了许多读书人的燃眉之急。
“是,学生谨记大人教诲。”
说话间,韩榆已经结束了讲题。
可恶!
若人人都是韩榆,云远府也不至于多少年都处于混乱和暴力之中。
韩榆睨了说话的吴同知一眼,眼里明晃晃写着“天呐这样简单的问题你都想不出来真的好给我丢人”。
他正因为云远府的读书人有了保障而高兴,冷不丁又又又被盯上了。
契书——待他有偿还的能力,只需如数奉还即可。”
八月初六,秀才们动身前往省城。
于读书人而言,
吴同知昂首挺胸地嗯了一声,摆足了官架子。
在张同知幸灾乐祸的注目下,吴同知只好沉着点头:“是,下官这就去办。”
一定是错觉。
“另外,这笔钱或许可以再加一项用途”韩榆故意卖了个关子,在对方好奇得抓心挠肺时才开口,“祖籍在云远府的
吴同知说:“真好。”
接下来换两位同知上场,为秀才们答疑解惑。
考生,但凡考取功名,一律可以获得相应的奖赏。”
我就不该放松警惕!
韩榆止步转身:“怎么了?”
“这来一来,家境贫寒,或是家中遭遇变故的读书人也不必再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从而耽误了学业。”
他二人同时深深作揖,语调中夹杂着哽:“学生谢过大人。”
“可若是他们迟迟不还,想要赖掉这笔账,官府又该如何?”
向官府借贷读书的消息放出去不过两天,就有数十位读书人走进府衙,签订了所谓的借贷契书。
明明大家都对知府大人的委以重任避之不及,他们先前还幸灾乐祸过,这会儿怎么心里酸溜溜的?
只见知府大人咬字清晰,一字一顿地说:“契书由官府出具,经过官方认证过,违约者自然要依法处置。”
出门前,韩榆缓声道:“好好考,不要辜负师长的殷切期盼。”
吴同知却不以为然:“知府大人就是知府大人,韩榆仅此一个。”
两人乖乖听话:“谢过同知大人。”
吴同知:“”
现实,即银钱。
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下一次尝试着主动揽下差事。
“无需言谢,本官不过做了分内之事。”韩榆指向吴同知,“真要谢,就谢过为你们跑前跑后的吴大人罢。”
“大人!”
这一次,他看到了两张熟悉的面孔。
-
陈同和邓回轩。
骄傲叉腰jpg
得到来自官府的奖赏,怕是做梦也要笑醒了。
这真真是一笔救命的银子。
知府大人迎上两人感激涕零的目光,会心一笑,开始为大家讲解试题。
吴同知和张同知对视,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张同知捂脸偷笑。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韩榆像是感觉不到疼似的,用力一拍镇纸:“甚好!这件事就交给吴大人去办,首当其冲的便是陈同和邓回轩二人,还请吴大人务必将他们请回来继续科考。”
张同知有点不是滋味。
有这根胡萝卜在前面吊着,不怕学生们不用心读书。
张同知点头称是:“倘若人人都能如知府大人这般,每年也不会有多如牛毛的读书人败给了现实。”
银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银钱是万万不能的。
课室的最后排座位上,吴同知和张同知也看到了那两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