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靖业笑谓众人:“看来大家都很热心国事呢。”
“朝中有大事发生么?你这样忙。”
与此同时,李神策还派人通知了叶广学:圣人一点也没打算停下括隐的事,还有,圣人点的是定远军而不是耀武军。
众人在心里跟着一起嘲笑了萧令先一回,脸上却是一副忧国忧民之状。
“嗯?跟谁?”
李神策与邺侯就是两家的代表,他们是来与郑靖业寻常合作的。郑靖业早就抛出了橄榄枝,不然他为什么把傅宗铨扔到耀武军里了呢?
李幼嘉低头想了一会儿,对郑靖业道:“相公,圣人是什么意思?”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于狄人犯边的义愤只是停留在抽相的层面上,大多数的国民连狄人长什么样儿都说不清楚,对于狄人的认识比萧令先还要少得多。尤其是女人们,京城的女人们提到狄人,大多会说:“那里的皮毛好。”再说到犯边什么的,就更抽象了:“不就是时不时地犯个边,又被打退?”
郑靖业道:“我岂不知这个道理?今日我亦是如此对圣人说,圣人却是不肯松口的。只说,战事结束之前,他不催逼而已。”
“北边,狄人。青牛部像是发了疯,圣人震怒。”
在场的人也都不算是什么好人,给人挖坑、背后下黑手、套人麻袋的事情也没少做,听了池脩之的话却都不免蛋疼菊紧,一副便秘的表情。李幼嘉郑重地向郑靖业建议:“张进书在威远军,离狄人也很近,当此危难之时,他也当报效国家才是。”抢功劳抢功劳去~
众人会心一笑,关心个p的国事,都在想着什么讲条件,从这事里捞好处吧?
说话间,郑家仆役来报:“鸿胪、邺侯来访。”
“要打仗了。”
“只要圣人不要强人所难,这就不是一件大事,”李幼嘉劝解道,“若诚如金吾所言,这括隐的事儿就要缓一缓了。”
哪怕是像郑琰这样的父亲培养她,丈夫不限制她,她对狄人的了解也没有深刻到能张口说出狄部的形势来。狄部的事情,她是听池脩之说的,说话的时候她正在捏着女儿的小胖手,检查她的指甲,小孩子的指甲薄而锋利,很容易挠伤自己的小嫩皮肤。
于元济也一脸期待地看着郑靖业:“我久在边塞,亦知兵事,国家用得到我,”泰山样地捶胸,“义不容辞!”
李幼嘉道:“相公有贵客至,我等不便久留。”领头辞去。郑家仆役引着他们走了另一条小道错开了李神策与邺侯。
郑靖业点头道:“我知道了。”
郑靖业这里开小会,世家那里肯定也少不了开个会什么的。李神策是全程参与了萧令先的御前会议的,资料是第一手的,回家找了几个比较靠谱的亲人一商量,得出了与池脩之一样的结论:要是让萧令先借着这一回军事上的胜利再来打压世家,真要没活路了。
是送经验、送装备、送声望,借机捞些政治资本是应有之意。现在看满不是那么一回事,一个个先把以前的心思按下,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
池脩之
“圣人对狄人知之不详,对军事也不甚了解。别说他了,我亦算不得知兵啊!”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蒋氏亦然。
两三天后,叶广学也向郑靖业表达了相似的意向。
三人的谈话外人都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却是双方都满意的。
不能让萧令先借着草原副本升级!这是各方的共同立场,现在他就已经很嚣张了,这要再有个胜仗,还有别人活路吗?坑爹的是他还是个间歇性的精神病患,经常不靠谱!
到了这个地步,彼此之间已经被逼出了默契,这个皇帝就是不废也要把他弄残了。先架空了他再说!
林季兴慢腾腾地换了个坐姿:“圣人当然不能松口,一松口,众人就都以为他好欺了。他的面子要往哪里放呢?”
池脩之默默地坐着,冷不丁地道:“记得定远军是先帝时新置,至今不到三十年,圣人登位之初厚赏边军,定远军、靖边二军所得最厚。一战而胜,圣人挟战胜之威,隐,是必然要再接着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