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加了一个限制条件,由此途径而成的举人,只能出任巡检或主簿类官吏,不能出任教谕。
每年贩酒利润则征收百分之五十。
毕竟最后还有会试,只要考不中进士,大部分也混不进高官队伍。
所以乐得做了一个顺水人情。
给地方上一些好处,地方才会有积极性,征税的措施推行下去才更顺利,也更可持续。
规定各地酒税分司先统计当地的酒楼、酒商。
如果瞒报财产和贩酒利润,实际相差百分之十以上,允许伙计或家仆,或其他知情者告发。
当然这些都是以一轮考试而言。
告发后,只准被告者家人保留百分之十的财产。
把百分之四十的财产奖给告发者。百分之五十充公。瞒报者发配充军。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因为此,秀才已可算是地方上的文化精英。
但意外的是,并没有遇到什么阻挠。
还想着用什么额外手段,强行推动下去的。
即便考中进士,也只能出任户部体系内的官员。
通过科试的,被称为科举生员,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除了这份公文之外。
有的人可能考到头发花白,都考不中秀才,被称作老童生。
还有另一份公文是关于酒税征收的具体办法。
秀才虽然是科举功名最低的一阶,但已经是过五关斩六将而来。
百分之十,留给地方衙门使用。
而秀才到举人,还要经过科试和乡试两关。
就算百分之八十五送朝廷,也有五百一十万两白银。
生才可能成为秀才,也称作生员
地方上征收酒税的百分之五充作酒税司的运作资金。
而把秀才直接升做举人,童生直接升做秀才,也只是一个名分罢了。
百分之八十五解送朝廷。
两个月内就可以有600万两白银进账。
原来内阁觉得既已同意征收酒税,用秀才和童生来征收,总比太监招募无赖来征收,对地方破坏更小。
光是秀才和举人的身份,在地方上就享有各方面的福利,地位尊贵许多。
让他们各自申报财产和每年贩酒收入。
读书人多了一个升迁路径,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合计起来,明代童生成为秀才,一轮下来,三关考试,录取率在三百分之一,甚至可能更低。
有人曾按明末生员五十万的数字估算,生员到举人的录取率只有千分之两点四。
对私人酿酒和小酒贩,按成本的百分之十收取酒税。
这样分配是必要的。
但无论如何,对大部分想进入仕途的读书人而言。
即便最后无法考中进士。
对于朱由检两个月后去皮岛送军饷,差不多够用了。
预计两个月内北直隶,以及山东、河南、山西布政使司的酒税可以初步征收上来。
秀才和举人的总数则都是多年考试累积下来的。
如有瞒报偷税漏税,按漏税金额的五倍惩罚。
朱由检在加上这条后,担心内阁和给事中会封驳。
有机会从童生直接跳级成秀才,从秀才跳级成举人,这个诱惑都是相当巨大的。
征收十分之一的财产税,作为过去朝廷未征收酒税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