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两变四增三抢手(2/3)111  崇祯慑寰宇,不用黑科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张可大道:

柳敬亭问道:“若是有壮丁惫懒,不肯跟着秀才们练,又如何?”

张可大听到了,摇摇头:

“天下事,本来就相通。如射箭本就是儒门要求的六艺之一。需要凝神定气,全神贯注,不受外界干扰,心要平,手要稳,眼要准,如此方能射中。这和读书道理颇多相通。而且秀才们本就要练字,要写的一手好字,这手腕手臂的力量控制,也须达于微妙入神之境,方能得心应手。”

汪汝淳也赞叹道:

朱由检问道:

张可大道:“现在初行,也只能如此了。好在不过是民兵,就算儿戏些也不妨事。原本也只是乡民农暇或市民空闲时抽出一两个时辰来练罢了。”

孙国祯点点头,说道:

“不仅如此,若已经是生员,在新政之下,要考举人,还要测试练兵能力,却不单只是自己练武艺了。”

孙国祯继续说道:

张可大道:“按朝廷颁布的细则,若确属疾病或正事繁忙,可通融。若只是懒惰,三次不来,那就要重责军棍,罚没家财了。”

“如今各处村学、社学、郡学纷纷开辟一块演武场,供学生射箭练武之用。几乎人人带弓箭,个个习武艺。”

张可大点头:“正是如此。”

“这士兵能认字,只怕操练阵法起来,也容易许多,军官号令更容易听懂。军中纪律也更容易申明。”

“新政之下,却也不得不如此。童生县试便要考射箭、考枪法刺杀。若是射箭和枪法不行,那便只有走文学、经史、度数等科的科试,这些科优中选优,尖上拔尖,难上加难,想成高官只有翰林院这个独木桥,多半难以出头了。所以若非自觉是过目成诵的文学经史天才,或度数奇才,那还不如一边读书,一边射箭练武,进阶希望还大些。”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柳敬亭张大嘴巴,诧异道:

现在。读书考科举当官,谁人不知?”

孙国祯道:“这倒不需要秀才们自己去找人。新政原本要求清查各地人口,查核壮丁人数。组建地方民军。正好先让秀才们训练民兵。大致是一个秀才训练一百人。”

张岱咋舌道:“这却未免太过了些。”

“许多原先就认得字,会背千字文、论语的,都读起兵书,学起兵法。这样士兵,将来便都是将才种子。”

“那读书考科举,相竞者都是饱学宿儒,机会何其渺茫。军中读书却只需和同为士兵者比拼,这机会毕竟大多了。有些士兵原先不认字,也不觉得是读书材料。真读了,却发现读书也并不如想的那么难。这等人,在登莱军中,末将就发现过不少。”

张岱道:“这就算真的练了,却又如何测试,生员赴乡试,往往从异地至省城贡院,终不成每个生员都带着自己练的本地一百兵去赴试。”

张可大微微一笑:

孙国祯苦笑道:

“这请孙巡抚来说,他知道更多。”

张岱大摇其头道:“这如何能成?这些秀才昨日还全不知阵战,今日就要练兵,这练出来的兵岂能用?”

柳敬亭同情道:

“要这些文弱相公去习射箭枪法,也真是难为他们了。”

“这是为何?”

“其实倒也并没有那么难?这些读书学子去练射箭,练枪法,很多人入手比普通兵丁甚至武将都要快的多,只怕以后从读书人来出来的神箭手,比军中要多。”

张可大说的有点口干,便道:

陆云龙皱眉道:“这却更麻烦,要是豪门世家的秀才,倒可以凑集家丁来练兵,这普通寒门秀才,却到什么地方弄人来给他练兵?”

孙国祯摇头:“这是在乡试之前的科试里筛选,如今选拔科试生员,先在本地测试带兵能力。凡本县

“这第二变是文人变武,现在从刚入私塾的蒙童,再到一般的童生,甚至是已经通过院试的生员秀才。都纷纷练起射箭,刀剑枪叉,有些还练鸟铳。”

“那第二变是什么?”

“把练字的功夫和道理,移于练习射箭,持之以恒,不难有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