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二营付出的伤亡,只有鬼子阵亡数量的三分之一。
从伏击战场回驻地邢家村的路上,丁伟只感觉浑身舒畅。
至于粮食,直接用掉就行,反正每个月有五千吨。
而这一次,丁伟感觉,从进攻开始,一切就非常顺利。
但战斗依旧打的极其艰难。
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队火力才能达到鬼子的一半以上,能够短暂压制住鬼子,为冲锋部队抵近鬼子刺刀见红创造机会。
想了想,李大团长以今年的年份命名——四零式冲锋枪。
实际上,由于兵力前后分散布置,以及各派出一个加强连前往辽县与和县两边十里,阻击可能前来增援的鬼子大队。
“司令官阁下,大合中队遭遇伏击,只有十余人突围成功。”
三月份,独立团紧急施工,在杨开挖了一大堆窑洞仓库,还抽调两百多人组建后勤供应部,应付这点武器弹药没问题的。
整场战斗,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
虽然已经是第二次了,但在弹药上,李云龙依旧中规中矩,不算少,但也不能说多。
98k,二十七门60迫击炮,1200匹骡马。1250个战地急救包。”
鬼子伙食好,体能强,加上有针对拼刺刀进行专门训练,以及武士道的洗脑——鬼子单对单拼刺刀技术,是高于部队平均水平,多对多甚至优势更大。
因为这是胜利!
(本章完)
加上十二比一的兵力比,实际上,这次伏击战,他火力是鬼子的七八倍。
有一个很无奈的事实,
往往最后战斗打下来,最好的情况,他指挥的三十八团伤亡也和鬼子差不多,绝大部分情况下,伤亡是鬼子的两倍甚至三倍。
一场优势兵力,优势火力下,酣畅淋漓的伏击战。
是因为在火力不足,训练不如鬼子的情况下,依旧打出了不可思议的战果!
“这批物资数量不少。”
“还有250万发子弹,两万五千枚手榴弹,两万五千发掷弹筒榴弹,两万五千发60迫击炮炮弹。”
以及,
七八倍火力,几乎人均精锐战斗骨干的新一团,还打不赢四十个鬼子,他丁伟也别带兵打仗了,回去绣花养马算了!
但是,即便三十八团和鬼子的兵力比,是二比一,甚至三比一的伤亡比,上级依旧会嘉奖他。
“没问题。”
“旅长,好消息。”
虽然这次伏击战,新一团歼灭的鬼子,只有四十个,连一个鬼子小队都不到,大头都被三十八团和吴城捞走了。
“火力,才是王道啊1
54式冲锋枪原型是pps43冲锋枪,毛子都43年才出来,现在独此一家。
这是以往,伏击鬼子作战的标准兵力比。
虽然这次伏击战,不是新一团主攻,也不是他担任指挥。
陆仁贾说出了系统大爷提示。
···
太原的筱冢义男也收到了消息。
这五千吨,他就是一吨一吨的要,陆老弟也随时送货。
“哈哈,带劲1
兵力比十二比一。
他指挥的新一团仅仅负责扎紧前后口袋阵。
“1950吨粮食,195吨猪板油。”
即便兵力绝对劣势,但由于火力上优势,鬼子会多次发起反扑,
尽量给蝗军留下了面子。
堪比那些奇迹战役的战果。
回去的路上,丁伟深深感慨。
小鬼子即便是拼刺刀的能力,也是远超部队的。
不然你以为这些战斗为什么会拿出来宣传?
为什么他能打的这么顺利?
新一团后方布置的兵力,只有五百人。
完成了几乎是奇迹般的胜利。
就那么轻易的,摧枯拉朽的被歼灭。
四十个鬼子,连浪花都没有掀起来,悄无声息的死在了新一团二营的枪口下。
鬼子参谋精通汇报情报的技巧,——把尖刀组的十个鬼子,说成了突围出来的。
但丁伟依旧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战斗感觉。
五百对四十。
“四十式冲锋枪。”
···
“合情合理。”
在丁伟抵达驻地的时候,胜利的消息也传递到了旅部。
陆仁贾提醒道。
火力压制,全程鬼子都被压着打,别说打出反扑,就连集中兵力都没有成功,在以前,鬼子是可以轻松的集中兵力的。
开战前,旅长给他批了十具掷弹筒,两百发掷弹筒榴弹,所以现在的新一团,班组火力已经接近了鬼子的水平。
畅快!
“这个冲锋枪是我们新设计的一种冲锋枪,还没有名字,云龙兄要取一个么?”
在丁伟带领指挥三十八团时期,他曾经组织过十余次小规模伏击战,每一次伏击部队和鬼子的兵力比,也都是在十二比一左右。
别看响堂铺,七亘村那些鬼子伤亡更大的战斗,就以为其他战斗,鬼子伤亡也大。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两个小时后会到货,云龙兄记得派人去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