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眼光一亮,“禀来!”
其时两军攻守交战,仅半年之间,满山遍野都是断枪折矛、凝血积骨,想见战事之惨烈。暴躁的蒙军眼巴巴的望着这座城池,恨不得把它生生撕碎,但偏偏又没有法子。
这一日,他再次召集诸将议事:“襄阳城久攻不克,师老无功,岂不堕了我大蒙古的声威?诸将可有破敌良策?”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正是因着这一层关系,忽必烈才迟迟不用火丨药来对付襄阳城,蒙古军有蒙古军的骄傲,自己蒙古军连攻半年都攻不下人家的城池,最后却不得不要用人家发明的东西才能攻下,这不是变相的说蒙古军不如宋人厉害了吗?这样的战争,就算赢了,忽必烈也不觉得光彩。因此对于忽必烈来说,对付别的国家,用火丨药术,可行;但要对付宋国,这火丨药术却是能不用就不用。
“未来会好吗?会好的吧……”陷入梦乡前,王道一如是想到。
作者有话要说:
风雪载途
他此言一出,诸将脸上神色各异,忽必烈面上表情更是变幻莫测。
但凡蒙军高层的将领,大都知道种令蒙古军在漠北扬名立万的火丨药术的来历——是由一个宋人女子向先可汗进献来得来的。
忽必烈见战况胶着,不禁大伤脑筋,蒙古铁骑向来速战速决,还从未打过这般磨人的持久战,勒马眺望南方,面对那片富庶肥饶之地,忽必烈心中越发焦急。
千世界中的那个发生改变了的小分子,虽渺小,却能够将整个世界的定义改写。
那将领迟疑一下,还是从嘴里吐出两字:“火丨药。”
诸将帅见忽必烈愠怒现于脸上,人人战栗,均不敢出声,良久后,方有一将领大胆言道:“莫将有一法,可速速破敌。”
想到此处,她突然从心底里生发出几许乐观来,谁说匹夫之力不能扭转乾坤呢?谁说她的法子就是不切实际的呢?哪怕成功率极低,哪怕这办法是孤注一掷,但只要有一丝成功的可能,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本的历史走向产生一个微调的作用,这一点点微调的作用,对于历史的洪流来说也许微乎其微,但对于当世的大多数人民百姓,却是有着关乎自身生存还是死亡的重大区别。
答辩结束,一万三千字的更新送给大家
自郭靖回到襄阳城后,便与妻子穆念慈一道死守襄阳,誓不让蒙军踏入一步。常言道:“哀兵必胜,骄兵必败。”以郭靖之勇猛无畏加上王道一时时在其后出谋划策,向来无往不利的蒙古军竟在襄阳城外迟滞不前,久攻数月而不下。
王道一想着想着,困意便渐渐袭来,她转头去看怀里已经熟睡的人。黄蓉绵细均匀的呼吸声洒在耳畔,月光照耀下,斯人的脸庞娴静而美丽,王道一侧头看了好一阵子,又轻轻吻了吻她的脸颊,方闭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