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咽了一口唾沫。
众人哈哈大笑:“说得对,咱们听您的。”
“行。”小黑蛋的娘转身和面做面片儿汤,一家五口吃了个肚皮溜圆。
为了不便宜别人,吃!
即使他表现良好,也有人信不过,在他们家翻箱倒柜,还挖开他们冬天存储红薯、白菜、萝卜的地窖,指着里面剩余的一些东西严厉批评小黑蛋的爹:“你不说都交了吗?这是什么?”
第二天,杀猪宰羊。
小黑蛋的娘辗转反侧,终究不放心,悄悄叫醒三个儿女,让小黑蛋继续望风,她则和女儿把家里的粮食整理了下,看不出被挪出去的痕迹,又把一些大豆、高粱米装在陶罐里埋到菜园子外的地底下。
第二天下午,村里果然来收粮食,小黑蛋的爹积极上缴锅碗瓢盆和粮食、干菜、鸡鱼肉蛋,连豁了一个口子的碗都没留下。
亲自下去把东西搬上来,连妻儿种在里面的蒜黄都给拔了。
第三天,炖鸡烧鸭。
这种情况发生在不止一个地方,操作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
小黑蛋的娘闭上眼,心痛不已。
话是这么说,可操持家务的女人们哪个舍得?
全部收缴上来后,小石子村当天就吃大锅菜。
一张张枯瘦的脸,灿烂如花。
到夜里,丈夫睡得鼾声大作。
“都不准带回家,全部都在公共食堂吃饭,吃饱喝足后回家休息,明天再来加把劲,把青砖红瓦的大食堂盖起来,咱们就不用像今天这样一边晒太阳一边吃饭啦!”大队长说得口沫横飞,“现在天气还凉快,夏天可不经这么晒。”
小黑蛋就道:“娘,反正咱们的粮食明天被收走了,咱们今晚吃顿好的。”
小黑蛋的娘夜里偷偷来捡吃剩丢掉喂鸡喂猪的馒头、米饭,发现和她一样做的不止一个,都是比较勤俭持家的娘们,大家心照不宣,一个劲地往自己怀里扒拉,用破包袱皮一包,背着就走,走时还扫平自己的脚印。
吃得饱,喝得足,小石子村的男女老少都高兴。
第四天、第五天,饭菜多多地做,
人人吃得兴高采烈。
一听这话有理,大家就没动,扛着东西、提着鸡鸭,浩浩荡荡地离开了。
小黑蛋的爹赶紧道:“忘了,忘了,真忘了,冬天吃这些,天暖和就吃野菜,我把地窖子给忘了,不是故意的。”
也有人比较谨慎,带了几只狗,让它们满处撒欢,吃剩下捡不走的食物。
所幸家里的男人从来不做家务,也不看家中存粮的数目。
赞同的目光下拿筷子敲碗,“饭呢?快端上来,别小里小气地吃野菜汤,拽点面皮子下锅。”
里里外外,搜刮得干干净净,桌子凳子柴禾一样不留,还把灶台给砸了,以免村民在自家开火,违反公共食堂的初衷。
听完这段话,大家鼓掌,更加放心地大吃大喝了。
小黑蛋身手灵活,窜到梁头上,往缝里塞了几个用布口袋装的玉米粒儿,稍作掩饰。
有很多女人孩子的胃口都小,发下来的馒头根本吃不完,即使嘴里答应,也偷偷把馒头塞怀里,很快被发现了,点明批评一顿,“吃不完剩下的,宁可扔了喂鸡喂猪,也不能带回去。”
见他们还要拔地里的菜苗,小黑蛋的娘终于忍不住说道:“食堂里难道不吃菜了吗?拔了这些,夏天吃什么?就留着吧,现在不能吃,长长就结了茄子豆角和辣椒,送到公共食堂给大家加个菜。”
大碗的米饭、大个的馒头,管饱!
胃口本来很小的人也硬往肚子里塞,就怕自己吃了亏,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的老人忧心忡忡,大队长就说:“吃!凭啥不吃!知道现在是啥政策不?一平二调,不及时吃完就要调拨给别的地方了,那给别人还不如我们吃到自己肚子里。吃完了,其他地方没吃完的粮食就得调拨到咱们村。放心地吃,大胆地吃,您老活到这么一大把年纪,没过过这样的好日子吧?新社会让您过上好日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