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节(2/3)111  都重生了,谁还恋ai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像他哄着尚蕙兰跟自己在一起。只要娶到自己喜欢的女人,外面那些议论算什么?左不过是嫉妒他还能娶到年轻漂亮又能干的老婆而已。

清明节,外地的沈氏子孙除了要回乡扫墓,还要在宗祠举行“拜太公”仪式。

沈安吾戴着墨镜,一身黑衣,面容淡漠地站在父亲身后。

妻子心情不好的时候,沈兴邦反而越是耐心十足。看着妻子一张脸紧崩着,他便一把接过儿子,牵着她的手便进了祠堂。

今天宗祠落成典礼,沈兴邦带着三个儿子一起回来祭祖。大儿子带着老婆儿子,小儿子沈乐贤也带上了女朋友,独独二儿子还是形单影只。

尚蕙兰是个聪明的女人,在外人面前总是给足他面子。这么多族人看着,她忍着没有甩开他的手。

沈安吾抬手推了推鼻间的墨镜,没吭声。他不像老爷子和沈绍周,对白泉这个地方他可没有多大感情,转了笔钱到村委会的帐户上,便不再过问。

这当然不是真话。小时候那次回白泉的经历,像一团迷雾,在后来的很多年,一直反复在他的记忆里出现。

他带着妻儿一起进祠堂“拜太公”,村里人最多背后说几句酸言酸语,没人敢当面提出异议。

宗祠后头那几棵高耸入云的榕树依然挺立,倒是在上头筑巢的燕子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惊得四处乱飞。

听父亲出言训斥,虽然训的不是自己,沈绍周和沈乐贤心头俱是一凛,垂着头不敢吱声。

,上一回沈安吾来这还是二十多年前。

上午好九时整,宗祠里祖宗牌位前一碟碟供品已经摆上,一阵密不透

平日里僻静小山村里今天热闹非凡,空气里都弥漫着淡淡的硝烟气息。

沈兴邦转过头打量儿子,见他垂手站在那儿,身姿隽拔,面容深峻,也三十岁了,又掌管远星这么多年,竟比自己当年瞅着还要多几分城府决断。

怎么看都称不上人丁兴旺。

看着眼前修缮一新的祠堂,老爷子难道赞许儿子几声:“祠堂修得不错。”

新交的女朋友是本地歌舞团的小演员,正娇娇柔柔地倚在他身上,被老爷子吓得人都捋直了,一双眼睛直往沈安吾身上瞟,心里不免有些纳罕:他竟然还没有女朋友?

和尚蕙兰结婚好几年,她从来没跟他回过白泉。那会两人的感情已经出现问题,他借口回乡给儿子上族谱,她才勉强答应带着儿子跟他一起回去。

儿子那时候才五六岁,站在祠堂门口,看着高高的门槛和里头红红白白的塑像,吓得“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尚蕙兰心情本就低落,白泉这个地方就像一道疮疤,逼得她不得不直视自己这辈子最大的不堪。

她知道村里人都在打量着她跟儿子,那些细细碎碎的议论声不时地钻进耳朵里。她面容冰冷地站在丈夫身旁,看到儿子眼泪汪汪的,心里愈发不是滋味,只得抱着儿子哄了起来。

沈安吾今天来这,纯粹是为了给他爸一个面子,可不想听他忆往昔,闻言只淡淡道:“都多少年前的事了,我哪记得?”

沈安吾可不怵老爷子,嘴角一扯,沉声:“爸,有些事你在家里说说就行了,非得在祠堂这说给祖宗听?”

沈兴邦被儿子噎住,铁青着脸没来得及发作,身后锣鼓声响起,“拜太公”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按照族里的习俗,宗祠不准外姓人进入。沈兴邦怎么可能把这种规矩放在眼里?

老爷子目光微闪,苍老枯瘦的手在空中比划着:“上回带你来这的时候,你才这么高。站在祠堂门口死活不肯进去,最后还是我和你母亲把你给抱进去的。”

沈氏宗祠是他出资建的,就连村门口通往国道那几公里坑坑洼洼的黄泥路,也是他捐钱给修成了平坦笔直的柏油马路。不管是村子里人外出打工,还是在外打拼返乡,谁不念他一句“好”。

沈乐贤庆幸自己今天回老家带了女朋友,也算当着老爷子面给沈安吾上了点眼药。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兴邦被往事激得心潮起伏,刚和缓的脸色又开始板肃下来,瞪着老二:“当年我和你母亲带你来这‘拜太公’的时候,你都快上小学了。再看看你现在,而立的年纪,还是一个人!你打算什么时候成家立业?!”

一家三口,就这么在祠堂给祖宗烧了香,鞠了躬,成全了沈兴邦心里头的那点念想。

沈兴邦正抬头看着修缮一新的宗祠,门头高耸巍峨,较之旧祠更加轩昂气派。

沈兴邦生起些许唏嘘。二十多年了,那时候沈氏宗祠刚落成,远星业务蒸蒸日上,他携妻儿回乡祭祖。

二十几年过去了,当年气派的宗祠已经斑驳老旧,这一回村里又找到他出资建新的宗祠,沈兴邦便让二儿子沈安吾代他出面去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