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姑母嫁到了县城上的榨油坊,日子早年滋润,后来丈夫另娶了小,对方生儿育女,她无出,日子便艰难起来。
她写完信后又叹气,贴身婆子便问:“夫人何故叹息?”
“我想买田。”叶盏回答。
叶盏回家算账,这一趟成本有一半,算下来五十个食盒赚了二十五两。再加上额外打赏的半两碎银,有二十五两多一点。
联系到少爷在追查一对情侣殉情案,两位小厮不由得对视了一眼:叶二姐可能是嫌疑人。
裴夫人点点头,她这回回娘家讨要主意,娘家人倒是给了她一张与她家门第相当的适龄闺秀名单,上面有各家闺秀的性情和家人情况。
明明是两兄弟,两人却
谁知宓凤娘和叶大富两口子对视一眼,双双沉默。
裴夫人被她逗笑了:“那就承你吉言。”
婆子安慰她:“夫人莫急,好事多磨,说不定少爷的命定姻缘忽然就冒出来了也不一定。”
玉姐儿高兴抱着钱袋子翻来覆去数:“咱家可是发达了,时不时就能赚一笔钱。”
毕竟依照《乡土中国》的理论,在农业社会买田置地这样的大事寻了本地土著帮忙才是最好的办法。
女儿想买田?两口子惊讶对视,掩饰不住诧异。
如果能趁着这时机买一批田地,让它们放在那里钱生钱,也能加快致富速度。
嫌疑犯的女子这么上心过。
大斧更是拍胸膛保证:“夫人放心,咱们昼夜跟着少爷,少爷有什么动静还能不知道?定是没有的。”
因此回到裴府被夫人叫去询问少爷最近有无什么中意的女子时,两个小厮异口同声:“没有。”
问过之后确定儿子没有旁的心思,裴夫人就安心回屋写信,将纸上的人家给丈夫提了一遍,问清楚可有政见不同或家里污糟的,打算先将这些人剔除掉,再慢慢寻访。
上次那防风炉的好事可惜无法重演。
“我们少爷平日里最喜欢判案子,要不就是翻阅卷宗,哪里有什么旁的心思?”
裴夫人行动之前到底还是想问问儿子可有自己看中什么人,免得乱弹鸳鸯谱反而不美。
“就拿我们老家来作比,贫瘠的旱田二百文一亩,可以种植水的水田最肥沃的可到二两银子一亩。”叶大富回忆着,问女儿,“好好问这个作甚?”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己赚了二十五两银子,加上家里赚的一百五十两银子,已经是一百七十两银子,而且后续踏青食盒肯定还会源源不断赚一批钱。
“如今我们家老家还有什么亲戚故旧么?可以跟他们先打听一下?”叶盏想着先打听一下家乡情况。
也就是说家里几人一趟辛苦,叶盏和姐姐两人忙了两天,赚了二十五两银子。
半天才给女儿说了家里的往事。
叶家祖祖辈辈生活在汴京郊区的雍丘县,爷爷奶奶生了一女两男:大福、大富、大官。
宓凤娘如今倒有些好高骛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发一笔一百五十两银子的横财。”
难道……这个厨娘身后背负了大案?
“我常年随着老爷在外面,这汴京本地的人家竟然一点都不知,要不然也不会连个头绪都没有。”
叶大富像父亲,生得身高体阔、仪表周正,叶大官像母亲,矮了半头、畏畏缩缩;叶大富娶了门当户对的地主女儿,叶大官因为长相有瑕疵气质太弱没人看得上,只能退而求其次娶了佃户的女儿。
叶盏却开口问家人:“爹,娘,现在外面的地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