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补充道:“这些都可以暂且延后,粮窖是一定要建的,今年至少扩建一百口。”
文央下意识接过杜宣缘递来的盒子。
至少可以储存一百万石粮食。
忙啊
因着杜宣缘方才的狮子大开口,文央这会儿听见“只要”建一百口粮窖,竟然莫名觉得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杜宣缘则道:“若缺少人力物力,县令可去邻县乃至长湖府聘请工匠。”
结果杜宣缘一上来就要他再修两百口。
文央面露为难,道:“这恐怕不妥。”
结果没过几息,杜宣缘又下车,她手中捧着一个锦盒,走到文央面前:“文县令,这你先拿着,用以粮仓、谷场的建设。权当是我获封苍安县的爵位,在封地请人来建造的吧。”
往常苍安县每年产的粮食,填满三十口粮窖都够呛。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这都赶得上长湖一年的产量了。
两百口粮窖!
文央只是笑笑。
,并表示自己会监督。
杜宣缘又道:“这五万亩地产出的粮食,五分之一还借粮的各县,五分之一分发给县里百姓,剩下的我另作他用。”
他正要向杜宣缘讲明县里的收支,两人已经来到城门外。
杜宣缘清楚文央的顾忌,思索片刻后对他道:“这样吧,粮仓的扩建今年至少完成一半,苍安仓的选址若是不合适,其余的粮仓就在新地上另外选址。还有晾晒用的谷场,也可以在这一块规划建设。”
因为今年可供耕种的土地多了不少,加上一直横亘在苍安县上边的匪患悬刀被剿灭,苍安县今年是铁板钉钉的会增产,文央便咬咬牙,春种后“劳民伤财”,在原来的粮仓基础上拓建一番,多修了二十口粮窖。
他又点点头,道:“应该的。”
他正奇怪着,道别还未出口,杜宣缘就要走了吗?
苍安县到底就那么点人口,文央也不敢跟杜宣缘保证能修完这一百口粮窖。
他们苍安县哪里能种出这么多粮食,这不是纯粹多此一举吗?
文央不知道杜宣缘许诺的借一还十,他按亩产百斤来算,心道:双倍奉还豆种,也是正常。
虽然年初县衙获得一份意外之财,比之从前称得上是富裕,然而这点“富裕”显然无法支撑这样大工程的支出。
文央:?
文央心下轻叹一声,琢磨着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麻烦,杜宣缘已经三两步跃上马车。
他思量片刻后道:“这件事,只能说尽力而为。”
马车早早准备好,只等杜宣缘回来就要出发。
然后他就听见杜宣缘说:“县里还需要多建两百个粮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