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宝钗独自坐在马车中,听着车轮与石板路碰撞发出的沉闷声响,心情愈发沉重。她紧紧攥着手中的帕子,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esp;&esp;宝钗应了一声,正如匆匆来一样,匆匆去了,旁人再问,她都假托是母亲病了,半点不提薛蟠。
&esp;&esp;黛玉又道:“这原是苏家看起来最要紧的孙辈,我想那苏家,未必肯轻易罢休。”
&esp;&esp;宝钗只能闭口不言,一味恭顺听人训斥。
&esp;&esp;林家这头的消息比远在京城的史苗灵通详细。
&esp;&esp;黛玉却笃定道:“冰山一角,又一角,总能愚公移山,山崩之前,免不得要零星碎几块石头。”
&esp;&esp;如今她在江南,光是道听途说,也听得不少关薛家为非作歹的事,这些事后面,都有王子腾那个靠山。
&esp;&esp;这一回贾家没牵连进去,
&esp;&esp;“你看看,你千挑万选的好人家,如今可惹出大祸来了!”
&esp;&esp;第175章
&esp;&esp;这刘家与薛家做亲时候,并非不知薛蟠的存在,为了攀附权势也要娶宝钗,如今才过了不到一年,大难还未临头,都想着各自飞了。
&esp;&esp;探春听了薛蟠的处置结果,颇有几分无奈:“这桩命案,只是冰山一角罢了,恐怕搬动不得。”
&esp;&esp;可笑这苏家的公子,在外装的一副清正干净模样,纵使与歌姬聚会,也是发乎情止乎
&esp;&esp;史苗听着金陵传来的消息,不禁暗自庆幸,薛家、王家、甄家当中的利益输送,错综复杂。
&esp;&esp;探春对苏家也是一脸不屑,薛蟠和苏家那一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esp;&esp;都是因为王夫人没和贾政成婚,后面一辈王熙凤也没什么关系,虽然以前有些许情分,但两家不太往来,早就淡了。
p;薛家老爷斟酌片刻,一狠心又对宝钗道:“你不必管,若有人问,只说你妇道人家,什么都不知道。”
&esp;&esp;显而易见,纵使薛蟠被砍了脑袋,苏家那边也未必甘心。
&esp;&esp;况且那四大家族的说法,全然就是给薛家升咖位,从江南到京城,多少根基深厚的家族,都没薛家能吆喝。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婆母一边说,一边用手帕擦拭着并不存在的眼泪。
&esp;&esp;想到家中丈夫那冷漠的眼神和疏离的态度,她的心像被无数根细针在扎。马车缓缓停下,她深吸一口气,强装镇定,在丫鬟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esp;&esp;可惜薛蟠的事,还不至于将王子腾拉下马来。
&esp;&esp;婆母正坐在雕花椅子上,满脸愁容地与刘家老爷交谈着。见宝钗进来,婆母的眉头皱得更紧,眼神中满是嫌弃。
&esp;&esp;是以如今也没什么四大家族之说,尚未形成四大家族的格局。
&esp;&esp;庭院深深,下人们正忙着收拾端午时节挂着的菖蒲,此刻已经干了,散发着淡淡药草味。
&esp;&esp;倘若苏家公子真是个好的,没有因为唱曲的小娘与薛蟠起了争执,命中也无此劫了。
&esp;&esp;薛蟠这回伤人害命,罪证确凿,当即就被判了一个斩监候,凡是命案当场律法,需得层层上报,待京中刑部裁决。
&esp;&esp;一进家门,屋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