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2/3)111  快穿偷渡:从逃荒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esp;&esp;她把好瓦罐中一部分水倒进竹筒里,竹筒看着不大其实还挺能装,一罐下去,瓦罐里的水瞬间就剩一半。

&esp;&esp;将布条平头端从脚踝开始绕小腿两圈后,开

&esp;&esp;东西收拾完,现在阳光正盛,林夏准备睡个午觉,睡着就不饿了,下午再起来赶路。

&esp;&esp;林夏埋完人,心里琢磨。

&esp;&esp;看着时间还早,林夏决定给这位老人入土为安,好歹接手了人家的遗产。

&esp;&esp;林夏起床,这次午睡质量不佳,中间断断续续清醒几次。

&esp;&esp;干了个重体力活,又转悠半天,汗水大颗大颗往下掉,两眼发昏,肚子又开始咕咕作响。

&esp;&esp;挖好坑,林夏回去把老人拖出来,不是很重,是她能接受的程度。

&esp;&esp;又是羡慕王昭昭的一天。

&esp;&esp;可能在比较远的山里吧,林夏叹息。

&esp;&esp;又在村子附近转悠两遍,除了一口干枯的老井和干涸的小溪,丝毫没有发现其他水源的踪迹。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放好瓶瓶罐罐,最后在衣服上面放两双较为干净的筷子和木勺。

&esp;&esp;竹筒长条状,顶部开了个小洞,用的木塞子塞紧,上面还专门留着大约两厘米高的小耳朵,打着孔,拴着绳子方便系在腰间。

&esp;&esp;她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找不一定存在的水源。

&esp;&esp;水比较少,一会就开了。

&esp;&esp;三个小时后。

&esp;&esp;林夏拿着镰刀在土里翘,还好土质松散,土地沙化,一会就挖出可以容纳一人的浅坑,她是没有力气再往下挖,意思意思就行。

一个破瓦罐里,放在火上继续烧。

&esp;&esp;做完这一切林夏把火给灭掉。

&esp;&esp;实际上是她不想走远,天气太热,屋后好歹有点阴凉。

&esp;&esp;破瓦罐只有一碗水的量,林夏往里加了点盐,一股土腥味,带着咸苦,实在难喝,不过终究灌了个水饱。

&esp;&esp;把生存保障竹筒水和安全保障镰刀放在自己手边,合衣躺下睡觉。

&esp;&esp;好想也有个空间,能装水就好。

&esp;&esp;休息过的身体不仅没有恢复,反而变得酸软,小腿胀痛。

&esp;&esp;绕屋一圈,她看屋后就是风水宝地,生前死后住一块多好啊,不用挪地儿。

&esp;&esp;把装满水的竹筒放在灶台上,接着林夏选出两个比较完整的碗,把它们和盐罐还有破瓦罐放在背篓一角,然后把两套衣服垫在它们中间,再把装着水的瓦罐放在衣服中间包好。

&esp;&esp;不像她有点水都没处放。

&esp;&esp;老人家里有水,说明附近应该有水源才是。

&esp;&esp;她记得历史老师曾说过长时间徒步,可以把腿绑上,就像红军在长征时那样,当时老师还演示过怎么操作,这件事没过多久,她还记得当时的讲解。

&esp;&esp;林夏先在地上做了三组拉伸运动,然后找出篓子里的衣服,把下摆裁出两圈十厘米宽的布条。

&esp;&esp;这个瓦罐是有盖子的,不过盖子没法让水不晃荡出来,只能自己小心再小心。

&esp;&esp;浅浅的一个小土包,身后是一栋破败的土房子,有那乡村鬼片即视感。

&esp;&esp;哼哧哼哧干了半天,可算是把土盖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