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 第20节(2/3)111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esp;&esp;此时,作为汉元帝妻族的王氏家族还十分弱小。王政君本人虽然贵为皇后,但汉元帝几乎不再临幸她;她的父亲王禁虽然位列特进,名誉很高,但并无实权;叔叔王弘仅是一名小小的长乐卫尉;只有在王禁去世后,王政君的哥哥王凤继承了王禁阳平侯的爵位,并担任卫尉、侍中,得以常在皇帝身边,王氏家族才稍微有一些起色。而王莽,在汉元帝时期才出生。

&esp;&esp;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

&esp;&esp;就外戚来说,史家、许家、王翁须家 19 根基都很深厚,且与刘氏皇族有着特殊的亲情。

&esp;&esp;3遇见贵人

&esp;&esp;汉元帝时期的政坛,几乎没有王氏家族什么事儿。

&esp;&esp;朝堂之上,外戚以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史高领衔,大臣以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倚重,内廷有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把持。这三拨儿才是汉元帝时期的主要势力。

&esp;&esp;但此时的王政君柔顺、善良、年轻,从未显示出过硬的政治素养,又不得汉元帝宠爱。她真的是王氏家族的灵魂人物吗?真的是后世王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吗?

&esp;&esp;孝宣王皇后,朕之姑,深念奉质共修之义,恩结于心。 18

性格温和,家族势力很弱,又没有儿子。汉宣帝立她为后,是相信她能照顾好他的儿子们。事实的确如此,邛成太后看到汉元帝顺利登基,就很知趣地不问外事。她一直活到汉成帝时期,位极尊,也有几名家族成员封侯,但在诸外戚中并不起眼。此时的王政君才二十二岁,家族势力同样弱小,以王政君的性格,考虑到当年的恩情,她与这位婆婆应相处甚笃。王政君让自己的亲叔叔王弘担任长乐卫尉,负责邛成太后的安全,也应是出自恩情而非监视。邛成太后去世后,王政君很悲伤地说:

&esp;&esp;“奉质共修,恩结于心 ”,婆媳之间这八个字蛮令人感动。也正因为这位婆婆的超脱,才给了王政君极大的活动空间。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简单回溯一下,汉武帝晚年爆发“巫蛊之乱”,太子刘据及妻子史良娣、刘据的儿子史皇孙及妻子王翁须全部死难,只有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尚在襁褓,幸免于难,蒙祖母史家倾力照管方才长大。汉宣帝在民间时娶妻许氏,同甘共苦,感情深挚。汉宣帝登基后,妻子许氏不幸死于霍光妻子之手;母亲王翁须因为出身微贱,家人已不知所踪,直到登基四五年之后,汉宣帝才寻找到外祖母和两个舅舅。种种患难与共,使汉宣帝即位后刻意提高了史家、许家、王翁须家的地位,几家外戚迅速壮大,就势力的强弱来说,史家最强,许家次之,王翁须家又次之。

&esp;&esp;汉元帝时期,史家的代表人物史高、王翁须家的王接、许家的代表人物许嘉,先后出任大司马、车骑将军。汉元帝还请许嘉把女儿嫁给太子刘骜,嫁过去后听说小两口十分恩爱,汉元帝倍感欣慰,觉得十分告慰早逝的母亲许氏,立刻吩咐左右上酒为他庆贺。

&esp;&esp;此时,王氏家族不仅弱小,还要战战兢兢,以免失去这来之不易的地位。

&esp;&esp;真是天下掉下来的幸运,王氏家族竟

&esp;&esp;考虑到太子家弱,汉元帝指示了一位亲近大臣来照顾,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史高的儿子史丹。史丹在汉元帝为太子时就担任侍从,十余年来朝夕相伴,至今还常常陪着皇帝出行。汉元帝的意图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