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 第21节(2/3)111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esp;&esp;她对家人充满亲情,而且血缘越近的家人越亲。汉成帝登基五年后的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已经官至诸吏散骑的安成侯王崇去世,留下遗腹子王奉世继承侯爵。对这位亲弟弟的死,王政君十分难过,想必在儿子面前也时常流露。于是到了河平二年,汉成帝为了安慰母亲,把剩下的几个舅舅同日封为列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因为同天受封,被世人称为“五侯”。这个大手笔在汉廷引起了很大的不满,但十分符合王政君对家人的态度。事实上,后来王莽得以封侯,也与王政君亲近家人的习惯有关。

&esp;&esp;太子刘骜即位,即日后的汉成帝。原来的皇太后邛成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她仍像从前一样知趣地不问政事;三十八岁的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果然成了“天下母”。

&esp;&esp;她自己也十分孝顺。母亲李亲改嫁给苟宾后,生了一个儿子叫苟参,不久苟宾死,李亲成了寡妇。当时王政君刚刚当皇后,就要求父亲王禁必须把前妻接回家;成帝即位后,王政君又要求汉成帝比照汉武帝给自己同母异父的舅舅田蚡的待遇,给苟参封侯,尽管这个请求被汉成帝以不合礼法的理由拒绝了,但苟参还是担任了侍中、水衡都尉,成为可以出入禁省的官员。

&esp;&esp;这不是没有理由的揣测。王政君与她被称为“妒”的母亲很不一样,她忠实执行了丈夫的临终叮嘱,对定陶王极为优待,并不为当年太子险些由定陶王取而代之的事情而挟嫌报复,相反,“赏赐十倍于他王 ” 25 ;汉成帝在母亲影响下,对这位当年有意无意的帝位竞争者也没有猜忌之心,更是在多年之后将皇帝大位传给了定陶王的儿子刘欣。比起后世为了皇位大开杀戒或是累世报复的情形,仅从这一点看,王政君确实善良仁爱。

&esp;&esp;关内侯,是西汉二十等爵制里仅次于列侯的爵位,一般没有食邑。对大多数西汉上层人士来说,一辈子能达到的最高爵位也就是关内侯了;但对于拥有勋烈军功或是身为皇亲国戚的人,关内侯只是步入列侯行列、成为货真价实的贵族的第一步。

&esp;&esp;王氏家族一朝之间成为显贵,但这在西汉是惯例。因为对现任皇帝母族的尊崇是汉朝“孝治天下”的表现。从姿色平平的宫女到担惊受怕的皇后,再到地位至尊的皇太后,王政君本人并没有发挥怎样的作用。幸运,唯有幸运不断眷顾着她:

&esp;&esp;王政君的同母弟、光禄大夫王崇被封为安成侯,食邑有万户之多。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则同日被赐爵为关内侯。除了王莽的父亲王曼因为已经去世没能封侯外,王禁剩余七子全部为侯。王莽此时才十三岁,封侯没他什么事儿。

&esp;&esp;旧的外戚如史家、许家、王翁须家,势力仍然不可小觑,许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车骑将军许嘉,从汉元帝时期就担任大司马,成帝即位后仍然占据这个职位。按照惯例,王氏家族的“族长”阳平侯王凤,以大将军的身份也担任大司马、领尚书事,而且借着新皇帝即位,封邑增加了五千户。

&esp;&esp;但在此时,王政君和满朝公卿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恪守妇人之道、善良仁爱的皇太后。

&esp;&esp;权力掌握在一个没有政治头脑和能力的人手中,对这个人及汉朝来说都是致命的隐患。

高,对灾异和祥瑞越来越关注,易代改姓的观念基础逐渐形成。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朝廷里同时出现了两个大司马。

&esp;&esp;至于她在后世最被人诟病的纵容王氏家族擅权这件事,站在王

&esp;&esp;幸运生活在一个外戚可以合法取得特殊地位的朝代,幸运嫁给一个宽仁的丈夫,幸运遇上一个实力弱小的婆婆,幸运得到史丹和王商等重臣的帮助,幸运拥有一个男丁兴旺、潜力巨大的娘家,幸运地有一个精明强干的哥哥,幸运地生了个沉湎于享乐却又极为孝顺的儿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