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 第78节(2/3)111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可能被判死罪,很多人逃亡以躲避惩处,关东和荆州都出现了“盗贼”。

&esp;&esp;王莽一听,好像是在讽刺自己,大怒,立刻将使者免官。后面发言的使者们,见状纷纷说,“这些刁民应发兵剿灭”,“匪患不足为据,一定会自生自灭”。王莽这才受用。

&esp;&esp;在不发达的古代,就算是丰年,普通人也未必每天都能吃上饭,更别说吃饱。因此每逢天灾,脆弱的社会结构最需要的是安抚和救助,但如今四方边境的战事仍然从内地吸走人力物力,六筦和征税的影响也超出了工商部门。

&esp;&esp;始建国天凤四年(公元17年),在荆州的南阳郡和南郡一带,一支由王匡、王凤 6 、王常、马武等人领头的饥民逃入南方的绿林之中,汉水之上,距离刘秀的家乡不远;始建国天凤五年(公元18年)底,吕母所在的琅琊郡,由樊崇等领头的饥民,也聚众劫掠,吕母的

&esp;&esp;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战斗死亡、缘边四夷所系虏、陷罪、饥疫、人相食,及莽未诛,而天下户口减半 矣。 5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王莽派使者去安抚。回来之后,一位使者禀报称:这些盗贼匪患,赦免了也没有意义,我们一走,他们又聚。问他们为什么不好好谋生,他们回答:法律禁令苛刻繁多,举手触禁;努力谋生,所得还不足以交税;就算宅在家里,邻居犯法自己还被连坐;所以,只能当土匪。

&esp;&esp;这是汉武帝之后,再一次出现户口减半的严重状况。当然,户口减半并不是说天下死了一半人口,这其中包括逃亡和服刑人员。汉武帝时期的户口减半,与大规模的对匈奴战争有关;但新朝,在战斗中死亡和被俘虏的情况只是一部分,因法令苛刻而获罪,饿死、病死以及大量逃亡才是主要原因。

&esp;&esp;王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认为新朝的政策有问题,哪个时期没有盗贼呢?以前的文景之治、昭宣中兴,不照样有吗?汉武帝时,天下都“户口减半”了,不照样渡过了难关吗?

&esp;&esp;在关东,会稽一带出现了“瓜田仪”叛乱,从“瓜田”两字看,应是逃亡的农民;琅琊郡出现一支由吕母带领的叛军,吕母原是当地富户,因儿子被县宰冤杀,吕母散尽家财、购买兵器,招募亡命、以图报复。这种事在汉朝很常见,与六筦本没有直接关系,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竟然有百余人投奔吕母,而且不是以前那类游侠、歹徒,而是逃亡的贫穷少年。吕母于是自称将军,带领这些人攻进县治所,杀掉县宰,割下首级,祭奠儿子,大仇得报。这么大的动静已经不是一般的复仇行为,和叛乱几乎没有区别,吕母干脆带着这些人继续亡命,逐渐聚起万人之多。

&esp;&esp;不仅是使者,纳言冯常向王莽上谏,给六筦提意见,惹得王莽大怒,被免官;拟任的荆州牧费兴是王莽宠臣,临行前被问到任后如何治理,费兴推心置腹地讲,六筦与民争利,再加上连年旱灾,所以荆州的百姓才会逃到“绿林”里当“盗贼”,因此到任后不打算征剿,而是减轻赋税,借给耕牛和种子,根除问题,没想到王莽又不悦,当场免了费兴的荆州牧。

&esp;&esp;这些朝堂之上的事情,太学里的刘秀不一定都清楚。但他应该能看见、听说和感知,到始建国天凤年间的最后一两年,天下特别是关东地区,连年出现大面积旱灾和蝗灾 4 ,这直接导致了严重的饥荒,粮食价格飞涨,一斛粟米能卖到一斤黄金。

&esp;&esp;边境的流民流落到饥荒的内地,内地的饥民正在躲避征税和连坐,于是一并沦为啸聚山林的“盗贼”“匪患”。而此时,原本可以采取应对措施的官僚行政系统恰好正在改制,郡县在改名和划界,俸禄纷扰未定,也就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基层官吏有些自己都快过不下去了。这样的状况持续到始建国地皇年间,终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