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了一遍。
&esp;&esp;王匡比赤眉可怕,廉丹比王匡还可怕,这个链条透露了廉丹的残酷。但战争哪有不残酷的?这侧面反映了廉丹比王匡更像一名将军。自四月出征,王匡、廉丹到了定陶,还没有与樊崇军作战,皇帝的诏书先追了上来。
&esp;&esp;翼平连率田况吃了败仗后,吸取教训,了解樊崇军其实都是些农夫,只是人多难以击败,因此不再单纯依靠常备军,而是发动郡县里所有十八岁以上的男丁,发给武器,组织成民兵,各自负责本乡本土的保卫。
&esp;&esp;田况的自信反而引起王莽不满,史书用了一个词“畏恶 ” 13 ,细玩其意,既有对田况能力的畏惧,也有嫉妒和自卑。王莽于是派了个使者去接管田况的兵权,将田况召到长安授予职位,明升暗降。自此,樊崇军再无对手。
&esp;&esp;王莽斥责廉丹,“可以怒矣,可以战矣!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 16 。这话说得很重,但其实就是催促廉丹尽快荡平关东,不要蒙上贪生怕死之名。
&esp;&esp;但真正要哭泣的,其实是饥民。王莽虽然取消了山泽之禁,打猎捞鱼不用交税了,但这实在是杯水车薪。更荒诞的是,他派人到全国各地传授一种方法,据说把草木煮成酪能够充饥。
&esp;&esp;始建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四月,长安,宣平门外。
&esp;&esp;此番出征,不仅有军事意图,还要兼顾赈灾。前些日子田况给皇帝的上书提到,洛阳以东每石米的价格已经涨到两千钱,来自关东郡县的报告上也惨痛地说“关东人相食 ”。因此,他们还要在关东打开粮仓,赈济饥民。
&esp;&esp;看到田况的成效,听说了景尚之死,王莽若有所悟,委派田况兼领青州、徐州牧职权,但又不允许田况擅自征兵,又派太师将军王匡、更始将军廉丹带兵到关东征剿。
&esp;&esp;廉丹岂是贪生怕死之徒?但皇帝直接催促进兵,还是很严重的事情,他把诏书拿给自己的下属
&esp;&esp;这一招果然见效,樊崇军游走到这些地界,觉得无利可图,就辗转到其他地方去了。至于皇帝派来的“王师”景尚,竟然一不留神被樊崇军打死了。
&esp;&esp;关东的饥民得不到有效的救助,出关的王匡、廉丹十万大军,又加重了关东的局势。正如田况所预料的,大军所过之处,比流民更甚。以至于关东有谚语说:
&esp;&esp;比起景尚、王党,王匡和廉丹的级别更高,王匡还是皇亲。田况争辩说,饥民太多,军队远道而来,人少兵疲,于事无补,而且接待高官,“郡县苦之,反甚于贼 ” 12 ,最好把他们都请回去,由我来负责平叛,一定能平定。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15
&esp;&esp;雨下得很大,把军人的衣服都淋湿了,给原本雄壮的出征仪式蒙上了一丝悲壮和不祥的色彩。有老人哀叹地说,“是为泣军! ” 14
&esp;&esp;10赤眉军的胜利
&esp;&esp;王莽正在雨中亲自祭祀路神,以饯别一支军队,为首的是太师将军王匡、更始将军廉丹,他们准备赴关东远征樊崇军。王匡是王音之孙、王舜之子,还很年轻;廉丹是新朝老将,廉颇后人,经验丰富,两人位高权重,带领十万大军出征,寄予了皇帝一举荡平关东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