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 第80节(2/3)111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esp;&esp;但也要承认,刘縯、刘秀等一批出身豪杰、知识水平高且具有前朝皇室血统的精英加入绿林兵,一定程度上扩充了绿林兵的战略格局。绿林兵很快就向西进发,一路过关斩将,连克新野、湖阳等县,进展顺利。刘秀作战勇敢,斩杀新野尉,终于有马可骑了。

&esp;&esp;刘縯仍然按照计划于十月在舂陵正式起兵,以刘氏宗亲为主,有七八千人,号称柱天都部,这个名号很有趣,当年翟义起兵时就自称“大司马柱天大将军”。

&esp;&esp;就此,刘縯带着二十八岁的弟弟刘秀正式起兵,打出了舂陵兵的旗号。 25

&esp;&esp;避免了内讧的绿林兵继续前进,再克棘阳 26 ,兵临南阳郡首府宛城之下,并厉兵秣马准备攻打。早在王莽居摄时期,与舂陵侯同属长沙王世系的安众侯刘崇起兵反莽,也曾攻打宛城,但很快失败。时隔十六年,相似的形势再次出现。

&esp;&esp;宛城中驻守着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作为郡守一级的高官,他们手下的军队训练有素。绿林兵打算先进驻到棘阳与宛城中间一处叫“小长安”的聚落,但没想到刚到小长安,就迎面遇上甄阜和梁丘赐的军队,当天大雾弥漫,绿林兵猝不及防,被杀得大败。

&esp;&esp;特别是舂陵兵,本来就不是职业军队,刘氏宗族包括女眷、儿童都在其中,在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刘秀的二姐及三个女儿、兄长刘仲、叔父刘良的妻子和两个儿子都被杀。

&esp;&esp;对刘縯、刘秀来说,这决不可能接受。绿林兵来自山林,当然可以复归山林,刘氏家族能去哪里呢?

&esp;&esp;相比较而言,荆州的这三支势力里,舂陵兵最弱。加之宛城起事的失败,舂陵兵势单力薄,就派人找到新市兵、平林兵两支绿林队伍商议加入,最终三支军队合并,联军仍称绿林兵。这段故事,史书描述为新市兵和平林兵主动投奔舂陵兵,显然是为了抬高刘秀而将情节扭曲了,这时的刘秀连匹马都没有,只能骑牛。

&esp;&esp;在这件事里,刘玄是何种态度,史书未载,但他早就加入平林兵,很可能没有站在同宗的立场上。这大概也是后来绿林兵立刘玄为帝,而不会选择刘縯的渊源之一。

&esp;&esp;自此,绿林兵开始表现出某种“思汉”的特征,但细究其逻辑,作为情感的“思汉”仍

&esp;&esp;初步胜利,却发生了一个插曲:分战利品时,大概是舂陵宗族拿得太多,表现贪婪,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其他绿林兵一度想要攻杀舂陵兵,幸好刘秀觉察,督促宗族把财物匀给别人,避免了一场内讧。这证明了刘秀的领导才能,但更反映了绿林兵并没有“人心思汉”,把舂陵兵看作来投靠自己的弱旅,敌意颇深。

&esp;&esp;甄阜、梁丘赐乘此大胜,把监狱里刘祉的母亲妻儿等全部杀死,并图谋一举荡平绿林兵,就把辎重留在后方,率十万军队渡河,连河上的桥都断了,以示破釜沉舟之志。而绿林兵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想就此散伙,逃回山林。

&esp;&esp;见此,一些不愿意起兵的刘氏宗亲吓得逃跑,生怕重蹈当年翟义灭族的覆辙。十一月,刘秀、李通等人先后到来,众人一看连刘秀这样浓眉大眼美髭须的人也身着战袍造反,便又放心了。

十四人被杀并在宛市焚尸,只有李通一人逃走,他在长安的父亲及其他亲属也一并被杀。刘祉在宛城的家人也全部被捕。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一筹莫展之际,另一支绿林兵,即一度西去南郡的下江兵,被严尤、陈茂击败,辗转也来到南阳郡随县附近,经过整顿,势力复振。刘縯赶紧去联络,面对下江兵的首领王常,说了一番“人心思汉”的道理,竟然说动了王常。王常和下江兵其他首领商议,别人都觉得现在各自为主,何必受他人辖制,王常却坚信汉家将复兴,最终劝说下江兵合并到绿林大军,王常本人也与刘氏兄弟结下了深情厚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