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大唐天将军 第23节(1/3)  大唐天将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esp;&esp;突厥自然是不服,他们另立判阙特勤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并以其子葛腊哆为西杀。

&esp;&esp;李隆基遣使劝说乌苏米施投靠大唐,但他不听劝告。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列重兵于碛口,兵锋直指草原。

&esp;&esp;乌苏米施心惊胆战,连忙派遣使者,口头上表示愿降。

&esp;&esp;但实际上进行拖延,对内征调草原诸部,对外试图结盟依附大唐的回纥、葛逻禄、拔悉密三部。

&esp;&esp;王忠嗣见其蛇鼠两端,怕出现变故,遂号令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进攻突厥汗国。乌苏米施的王庭势力弱小,只能望风而逃。

&esp;&esp;王忠嗣趁机出兵突袭,直取突厥右厢,大军如水银泄地般,势不可挡。

&esp;&esp;交战惨败后,突厥西叶护阿布思、西杀葛腊哆、默啜之孙勃德支等率领部众千余帐,先后归降。

&esp;&esp;李隆基还特地登花萼楼欢宴来归的突厥诸部首领,赏赐众多金银珠宝,以彰显大唐天子的威严和仁厚。

&esp;&esp;现在的突厥汗国,也仅剩下左厢和势力薄弱的突厥可汗主帐。只要拿下左厢,主帐不足为虑。可以犁庭扫穴之势,将突厥汗国彻底覆灭。

&esp;&esp;但李隆基也有顾虑,因为王忠嗣不久前传书,拔悉密暴露野心,疑似不臣。

&esp;&esp;回纥部也有蠢蠢欲动的迹象。

&esp;&esp;虽然拔悉密和回纥协助王忠嗣,剿灭突厥,但无边无际的草原,谁都想继承。

&esp;&esp;“启禀陛下,此人是左相的第七子,名李瑄,他是我宗室子弟中的翘楚,年仅十六岁,善骑善射,有古代关、张的勇猛,赤手空拳可打倒数十人。并且还能作诗,可谓文武双全。”

&esp;&esp;李林甫向李隆基推荐李瑄,并且对李瑄一顿吹捧。

&esp;&esp;他已经打听到李瑄经常到龙首原练骑射,还亲自派人参观,知李瑄骑射精湛。

&esp;&esp;“朕未曾听过,左相有这样的儿子?”

&esp;&esp;李隆基扭头看向李林甫。

&esp;&esp;“左相不敢向陛下推荐他的儿子,怕被人诟病。臣虽然与左相有间隙,但不愿人才被埋没。陛下只要将他召入宫中,让其显露一下骑射本领、技击手段,就知道臣所言非虚。”

&esp;&esp;李林甫竭诚地说道。

&esp;&esp;而后李林甫拿出李瑄写给王维的诗,以及最近在长安流传的几首咏物诗,让李隆基观看。

&esp;&esp;“读其诗,就联想到温润如玉的君子。一朝不问长安事,竟出现这样的诗人。”

&esp;&esp;李隆基看后,拍手叫好。

&esp;&esp;他觉得李瑄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仅凭宗室诗人的名头,他就应该见一见。

&esp;&esp;“陛下,诗只是李七郎其中的一面。李七郎少时有任侠之风,好勇斗……从他精于骑射就可得知,他的志向一定是成为名将。”

&esp;&esp;李林甫不希望李隆基想法偏移,着重提醒他,李瑄是将领的才干,而非文人。

&esp;&esp;“左相还是有点欠缺决断。古云: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春秋时,晋国大臣祁奚既能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为中军尉,又能推荐杀父仇人解狐接替自己的位置。这才是宰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