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文清羽道:“不过,好在这只是那位君王自己所作所为罢了,在这之外,还可以稍稍帮他一把。”
&esp;&esp;“血太厚,况且每年丰收,人口增加,都会恢复一部分底蕴,在很多朝代里,皇帝在后宫里面纵情声色,反倒是导致朝代更迭,国家衰亡里面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esp;&esp;原世通疑惑不已:“自己杀死自己?”
&esp;&esp;薛天兴道:“不敢。”
”
&esp;&esp;薛天兴慨然叹息:“只是,就算是那应帝姜远,这两年来都纵情声色欲望,应国竟还是一片祥和,听闻今年又是丰收,各地称颂太平之音不绝。”
&esp;&esp;另外一方面,则是觉得,需要二十年时间才能够耗去应国底蕴,才能够一统天下,如此连年征战,也实在是太过于漫长了,天下苦,百姓苦,士兵苦。
&esp;&esp;薛天兴不动声色看着文清羽。
&esp;&esp;“堂皇如神武王陈辅弼,当年成为摄政王的时候,也渐渐纵情暴虐,最终和太平公反目。”
&esp;&esp;“有劳薛将军了。”
&esp;&esp;“而真正的大头,则是因为皇帝无能,带来的兵权分散,世家门阀之乱。”
&esp;&esp;“可是姜万象在死之前,将那些可能带来这种祸事的大世家大门阀都斩去了,大局又有姜素压着,若是想要靠姜远的胡作非为,就把这偌大三百年皇朝的血气耗干,至少得要二十年时间。”
&esp;&esp;薛天兴缄默。
&esp;&esp;说长,区区二十年,就能够将一个坐拥天下近一半疆域,三百多年国祚,甚至于还刚刚经历了一位雄才伟略君王一甲子经营的大国耗光了底蕴。
&esp;&esp;“真正万万人之上的权柄带来的掌控,生杀予夺的权利,任何人心中的欲望和涟漪都会被放大,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稍微让他的欲望放大的更快一些。”
&esp;&esp;文清羽先生翻阅之后,微笑颔首,道:
&esp;&esp;“可就算是这样,连年征讨西南,对抗西域,和应国交锋,陈国也没有被耗干了底蕴,在这之后,摄政王时期,陈鼎业时期,一直到数年前,积累的弊端才一口气爆发出来。”
&esp;&esp;后者看着薛天兴,笑着道:“就算是故陈,当年被神武王陈辅弼所罢黜的那位皇帝也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尤其重赏僧众的时候,那时候每天用掉的香油都是一笔触目惊心的数字。”
&esp;&esp;他把这卷宗交给文清羽之后,就仿佛从没有这件事情发生过一样,再不过问,只是和文清羽谈论应国,应国太师和秦皇对峙,将秦皇牢牢挡在边疆数年。
&esp;&esp;将记录着那‘太平公之子’的诸多言行的卷宗交给文清羽,无论是前期的功劳,还是后期那种种,打算要夺权夺名的事情,都记录在其中,并无避讳。
&esp;&esp;“谁会自己杀自己啊?”
&esp;&esp;原世通仍旧还有些不解,但是薛天兴已是心中通明,止住原世通询问,只和文清羽共饮酒,而在入夜之后,原世通呼呼大睡,薛天兴则是前去拜访了文清羽先生。
&esp;&esp;快,实在是太快了。
&esp;&esp;“人皆有欲,一个穷书生,和权倾天下的丞相,都是一个人,但是对于一件事情的选择却不同。”
&esp;&esp;“这就是国祚绵长,疆域广大的国家的底蕴。”
&esp;&esp;文清羽道:“是好事啊。”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这简直是超凡脱俗的败家子。
&esp;&esp;文清羽笑:“上下不一,君臣不合,已是足够。”
&esp;&esp;“让他们自己杀死自己。”
&esp;&esp;一时间不知道该觉得这二十年时间长还是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