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7节(2/6)111  买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头丧气,大家便拉着他去港区吃饭,“今日不跑了,你要真想挣钱,明天去第一医院路口,或许还能等得到生意!”

刚开始上市的时候,一盘五百多块,大概也就三十多个,一斤上下拇指肚大小的,若要再大,千元一例的都有——你说,这价钱对普罗大众来说,如何能想象?一旦知道了还有这样的菜色,叫人怎么甘心能回到为了几块钱的青菜而斤斤计较,那超市的米粮稍微一降价,便立刻奔走相告,竞相囤货,天气好时,还要张罗着打开米箱,挑拣米虫的日子?

说来这东西也真是昂贵,若不是人工养成了,根本难以进入常驻菜谱,也就是偶尔有渔船网了一小筐,回来高价卖掉,给那些追逐时令生鲜的人吃去罢了。也就是这些年,沿海人丁兴旺,海滩边上几乎没有荒的,不是在晒盐,就是在做海水养殖:海带、对虾、珍珠,什么都养,便连花螺都有人试着养出来了,用水泥池子,接了海上的活水,竟真能成活,如此,市面上才算是多了一种昂贵的海鲜。

当然,港区最好的店铺,也不是他们所能妄想的,至少大哥二哥不可能带着成班兄弟去光顾。那些上好的饭馆,供应的都是什么?时令海鲜煲,手掌大的对虾,刚上岸就进了店铺,一份就要百多文,什么盐焗花螺,这可不是养的田螺能比的,更是价钱惊人,一盘两三百块钱的都有!

要细说起来,这自行车跑腿的赚头,真不如跟着父亲一起摆鼎边糊摊子,只是徐三儿觉得摆摊辛苦烦闷,所赚的钱也是有限,日子一眼望得到头。远不如跑腿这般新鲜,时常还能和有钱人接触,平时没事,他也喜欢骑车在钱区逛荡,这才逐渐地入了这个行当。

就是羊城港物资紧张,物价上涨的时期,这样的午饭里头也绝不会少了肉的,用罐头做的烩菜,那都是最基本的。海带排骨炖盅,一个炖盅大概也就两人的汤量,七八块二指宽的排骨——这就要三十块钱了,可见前些年肉价多贵。

这几年肉的价格虽然渐渐下来了,但那些好味道又干净的饭肆,菜品价格可没有下调的意思。这么一碗汤,再搭配上蒜蓉青菜、炒的金钩萝卜丝、炖蛋等等,三菜一汤五十多块钱,炒菜都拿马口铁的饭盒装了,用细棉线绑出花色死结来,这种打结法只能剪开,无法重新系上,为的就是让跑腿的在路上不能偷吃,

而一旦见识过了这似锦的繁华,想要再回头踏实干活,就没那么容易了,别的不说,就说这平时中午帮着跑腿买饭吧,那交易所附近的商铺,随手都是五十块扔过来,买的就是一份午饭而已——这五十块都是很多人一天多的工钱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天闻着这样昂贵的味道,鼻子刁了,怎看得上家中的粗茶淡饭?便是对鼎边糊,也有些嫌弃起来了。徐三儿一开始喜欢和大哥二哥一帮人厮混,也是因为跟着他们,时常能混点好的,祭一下自己的五脏庙。

便是根本走不进这样的饭馆,徐三儿等人,也愿意在马路牙子上,蹲着吃些比城内还要更贵价些的便餐,拿眼睛看看餐馆里的动静,看看那些豪客们的言行举止,这也是好的。大哥二哥偶尔也会大发慈悲,请大家进到能看到海的餐馆去,正经坐下来吃顿饭:辣炒蛤蜊、小缢蛏和杂鱼一起炒,一网鱼下来,懒得分拣的杂鱼,说起来也是海鲜,价格却是那些什么黄花鱼、老鼠斑的十分之一不到,其实一样鲜美。对于内城的老百姓来说,也是颇为奢侈的一顿饭了,再要有上点带肉片的菜,虽不说是逢年过节,但对这样的兄弟伙来说,

那些交易所的书吏、交易员,铺面掌柜、通译账房等等,需要送信、搭车、买饭等等,都知道到哪里来叫人。不过,毕竟这一行的门槛,也就是买一辆自行车而已,这些年来,随着自行车数量逐渐增多,僧多粥少,赚头已经没有前几十年那么足了。发家致富完全谈不上,也就算是养家糊口,有个不太稳定的营生罢了。

徐三儿半推半就,戴上斗笠,和他们一起出了巷口,在更士的指挥下,穿过了金融街这极其宽阔,能过蒸汽拖拉机,平日里八辆马车并行都没问题的大道,往港区方向而去:钱区这里,车水马龙,交通的繁忙就别提了,大道上是不许停车的。他们这些跑腿,平时都是在小巷子里等活。

炖盅也是一个个的小瓦罐,黄泥抹面,到手后砸开了揭盖喝汤,考虑得非常周到,这些跑腿每天饭点能帮着送一趟饭篮,闻着饭香都能挣上七八块钱了,一天再跑几趟生意,旺的时候百来块钱都有。当然,现在跑腿多了,也有轮不上的,又或者经常争抢生意,彼此发生冲突,打起架来,两三天没有收入的情况也是有的——而且,这几年来也的确越来越常见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