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3节(1/3)  大宋神探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以此时此刻的请命一出,就连此前逢狄必反的韩亿,嘴唇都颤了颤,想要说什么,最终还是闭上了嘴,默默叹了口气,腰佝偻下去,显得愈发衰老。

刘娥微笑:“官家以为如何?”

赵祯哈哈一笑,抑制不住欢喜:“好!好!有程卿、狄卿不畏艰险,何愁我大宋不能克北虏,收燕云!”

最坚定的后盾——狄进!

辽国内乱,局势瞬息万变。

因此两府的效率前所未有地高,狄进也立刻交接了开封府的工作,在庞籍恋恋不舍的相送下,告别了这座京畿府衙。

没有惊动外界,并无百姓相送。

确实也没必要,权知开封府事由于更换的频率太快,经常有再度任职的情况,如狄进这般,正在其列。

以最坏的打算,他北上坐镇大名府,并未影响到辽国内部的局势,赵祯依旧会调他回开封府衙,相当于延展磨勘,不至于在外蹉跎。

狄进却没有在意这些退路,到了他这一步,是真正实现理想抱负的时候,再斤斤计较一时的仕途得失,格局就太小了。

所以在走完卸职流程,与包拯、公孙策就“组织”案件的后续,进行了一场简短的沟通后,狄进轻车简从,立刻启程。

与他一同出发的是程琳。

程琳今年四十六岁,身体十分健康,头上几乎看不到白发,双目炯炯有神。

历史上的这位是六十九岁去世,这点很重要,身体是执行出使任务的本钱,中途倒下,那再顺利的发展也会功败垂成。

所以狄进确定对方的身体精神状况,暗暗点头。

程琳同样默默观察,态度谦和:“听闻狄直阁精通契丹话,还望教我!”

狄进道:“精通不敢当,不过我认为契丹语确实重要,还专门揣摩了一些契丹贵族的言语技巧,程公此行凡有所需,尽管交流便是!”

程琳显然清楚临危受命,又是要去一个北伐结束没多久,不久前还翻脸索要岁币的国度,现阶段不是客套的时候,所以问话直接:“依狄直阁所见,此行的第一目标是什么?”

狄进道:“是让秦王萧孝穆无法得掌辽庭的大权,便是给辽主执政,也比萧孝穆的威胁要小!”

程琳抚须:“那个小娃子,确实不足为虑!”

耶律宗真今年十八岁,其实已近成年,但历史上刘娥死时,仁宗都二十四岁了,在一众老臣眼中,依旧是小娃娃。

因为一直以来,是太后刘娥为这个天子遮风挡雨,无论是不是愿意,仁宗都没有建立权威的机会。

别说宋朝不是后世明清,那個皇权达到巅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时代,就算是明清,年幼的天子一直要苦熬到摄政王死后,才能得掌权势的例子也是有的。

辽国的情况类似。

辽圣宗耶律隆绪不是不知道萧耨斤的脾性,为什么要容忍?关键就在于元妃的几个兄弟靠得住!

他的计划是,自己死后,由萧孝穆、萧孝忠、萧孝友等人辅佐新帝,以生母元妃为亲情枢纽,对抗其他臣子,等到耶律宗真年岁渐长,坐稳帝位,元妃老去,哪怕再作妖,也可以平稳过渡了。

历史上的发展,比辽圣宗预期的还要好,元妃直接作大死,仅仅四年就倒台了,耶律宗真靠着扫平这位生母的党羽,顺理成章地铸就威望。

反观宋朝这边拉了,仁宗靠着废掉刘娥为他选的郭皇后,也树立了一定的威望,但依仗吕夷简的支持太多,以致于吕氏壮大,幸得范仲淹等人冲锋陷阵,再提高御史台的权柄,利用御史言官对抗宰执,才把朝局掌控在手里,可从此之后也频繁地更换宰执班底,恰恰是内心深处没有安全感的体现,生怕臣子结党营私,架空自己。

狄进通过观察这些早年由太后执政的天子生涯,也能对症下药,这才是他愿意北上的基础,此时分析道:“萧孝穆的依仗是军权,欲为执政,必宣战事!”

“战事分内外,对内则是要平定两个江湖帮派,以辽东为根据,发展了近二十年的马帮,还有在辽西盘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