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2/2)111 荣婚(重生)
云南王见状,便朝身后小儿子看了一眼。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无比从容泰然,合着就她一人出了一身冷汗。
待皇帝落座, 司礼监掌印刘喜宣布宴席开始。
太子的贺礼也算推陈出新, 寻来一块恍似“寿”字的太湖石,实在巧夺天工, 引来满堂喝彩。
光目录便有足足五册书,可见其包罗万象。
从上古至今,中原华夏典章延续达两千年之久,已积累了璀璨文华,早在五年前宁王便动了心思, 召集翰林院和国子监数百上千文人志士,修缮了这一部集古往今来之大成的类书。
程亦安也不知这是何物,郑重接过来与女官一道上前,二人一左一右将卷轴打开。
这部类书可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以皇子之尊屈降各世家,寻他们要来各家收藏的孤本,再一一誊抄集结而成,回头书册公布出去,许多孤本便可为世人所传颂,委实是一桩莫大贡献。
“明澜,你从何处得来这件宝贝?”
她合上卷轴,上前奉给司礼监掌印。
宁王此举,一在震慑敌国,好叫他们知晓谁才是华夏正统。
一抬眼能看到对面的夏芙,眼神稍稍下移,便是百官之首程明昱。
先是百官齐饮三杯恭贺皇帝寿诞,旋即从太子和宁王开始,给皇帝献寿礼。
“皇兄珠玉在前,愚弟自愧不如,便只能做一些手脚上的笨功夫。”他撩袍往前方戏台一指, “来人,将本王编纂的那套类书给呈上来。”
接下来轮到长公主。
宁王不疾不徐上前, 望着太子道,
这是程亦安第一次在同一场合看到自己的爹和娘。
“安安替本宫将此图献给陛下。”
就连程明昱等中间派也忍不住为宁王这份功力而惊叹。
她将一卷轴交给程亦安,
不多时, 皇帝,太后,皇后娘娘及两位皇子皇妃均赶到。
宁王是皇帝亲儿子,只要他出风头,其余人寿礼好与不好,皆无伤大雅了。
是有意让程亦安在皇帝跟前露脸的意思。
尽管他们各自有家。
待皇帝探头一瞧,看出这是一幅四境航海图,心头震撼,此物珍贵,堪称国宝。
这还不是最惊艳的,招人稀罕的是,那只雀鸟每展动一下翅膀,羽毛的颜色便焕然一新,仿佛在变戏法,皇后都看傻眼了,
百官山呼万岁, 皇帝路过台墀, 看了一眼东席第一人, 只见那人身形挺拔雄迫, 鼻梁高耸,眉峰浓簇一看便是不好打发的角色, 心里对这个南安郡王生了几分忌惮。
那奉命而来的翰林院臣子,当众将类书的编纂体例宣读给大家,众臣并使臣均叹为观止。
程亦安忽然想,这算不算他们一家三口团聚?
文册过多藏在皇家藏书阁不曾运来,宁王只吩咐人搬来了目录。
长公主笑道,“南洋一舶商手里得来的。”
宁王嘴上说着“笨功夫”,实则是一招定鼎乾坤的妙棋。
“天哪,世间竟有如此美妙的雀鸟。”
太子妃担忧地看了一眼被比下去的太子,太子始终笑而不语。
当抚《西江月》……
宴席上宁王大出风头。
如果说陆栩生是皇帝“亲儿子”,那么在长公主眼里,程亦安跟她亲女儿差不多了。
二来,也是收揽天下文人士子之心。
看着像是一鸟笼,上方覆着一深红的帕子,待沐勋将帕子掀开,霎时一只无比艳丽的雀鸟从笼子里跃出,只见它盘旋在台阶之上发出几声极为美妙的啼鸣。
她兀自弯了弯唇,在心里乐了一下。
程亦安坐的位置恰恰在白玉石栏旁边。
而太后呢,却是平平瞟了一眼西上首的程明昱, 微微合了合前襟, 与皇帝一道拾级而上。
程亦安瞥了一眼那航海图,这图十分精细,不仅描绘了大晋和北齐所在,更将南洋诸国均列在其上,有了这幅海航图,大晋商船想要下南洋便轻而易举了。
卷轴大约有八尺长,上头密密麻麻标注了不少地名与山河。
委实不可多得。
皇帝很满意。
二少爷沐勋捧着一物上前来。
他们二人的神情几乎如出一辙,一同垂眸斟茶,又默不作声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