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节(2/3)111  天宇开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瑶与他对视,面不改色。

总之,华瑶对晋明的厌恶和鄙视,涉及方方面面。他肮脏又愚钝,远不如华瑶多谋善断。

华瑶与他们结为同盟,他们却没有派出援兵,反倒是启明军打了一场硬仗。数千名工匠一连挖了半个月的地道,启明军又运来一万多斤火药,埋藏在城墙最薄弱的区段,再将引线分批点燃,这才发动了数次爆炸,让叛军死在了火光之中。

宛城不仅是秦州的州府,也是秦州最繁华的地方。

辰时已过,启明军俘获了上万叛军,华瑶作为启明军的首领,自然是信心满满。她率领众多将士,慢慢地深入宛城,此地的百姓受惯了叛军的压迫,听闻公主驾到,便如同迎来了神仙。

华瑶觉得,晋明所写“花柳”,应该是“花柳病”的花柳。

昭宁十四年,皇帝为晋明挑选了一块秦州封地,晋明便从京城搬到了宛城。

战争才刚结束,城墙边上硝烟未散、热血未凉,他们竟然穿戴整齐,守在街口等候华瑶,全然一副置身事外的态度。

崔纬的面部轮廓凹凸不平,高高隆起的颧骨有棱有角,头顶一条刀疤又长又深。他的双眼白多黑少,眉毛杂乱又粗浓,目光锐利如鹰隼,当他注视着华瑶,似乎向她投来了沉重的压力。

天地廖廖云淡淡 “本宫会驻扎在宛城,……

华瑶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先前她就怀疑秦州官员勾结叛军,现在她的猜测得到了印证,可是这样一来,宛城的官员恐怕比叛军更难对付。

华瑶原本只是想坑害一部分士兵,真没想到,武宰似乎也喝了不少酒,交战的时间一长,他的反应就变得迟钝。

他在宛城修建了青楼、妓馆、勾栏院,大力发展这一桩淫业。

武宰作为叛军的第一大将,练就一身盖世神功,但在秦三的面前,他不堪一击,这也是因为,华瑶派出的暗探在宛城酒窖的酒水里下毒了。

,高声呐喊道:“武宰死了!被我活宰了!!”

华瑶缓缓地开口道:“诸位,请起来吧,启明军战胜了叛军,你们出力相助,也算是有功之臣。”

宛城位于永定河畔,自从大梁朝开国以来,官府在宛城一共设立了十三座通商港埠,又修建了上百条官道,连通了四面八方的水路、陆路,民间的商贸更加兴旺,各行各业的生意都有宾客捧场。

晋明天性风流浪荡,时常流连于声色犬马,贪享风花雪月的欢娱,做惯了放浪形骸之事。秦州的官员为了迎合他,搜罗了不少年轻貌美的女子,献给他享用,但他的志向不止于此。

且不说他文采平庸,单论他诗中的“花柳”二字,华瑶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叛军的军心瓦解,更无力与华瑶对抗。

文人墨客、商贾匠役长居于宛城,他们的文才与技艺也有所依托,经过一番历练,又有几位贤士成为一代名家,宛城便得到了“人杰地灵”的称号。

诚然,他们向叛军投降,保全了宛城的百姓,又与华瑶里应外合,击溃了叛军最后一支全副武装的部队。

他抱拳道:“卑职崔纬,宛城总兵

数以万计的百姓聚集在道路两侧,齐声高呼:“恭迎公主殿下大驾,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如今,华瑶肃清了宛城的叛军,宛城的知府、同知、总兵、参将纷纷前来迎接华瑶。他们穿着大梁朝的官服,在百姓的欢呼声中,他们跪在距离华瑶十丈以外的街道上,齐声喊道:“罪臣恭迎公主殿下大驾!”

他还写过一首诗,名为《宛城寻花》,诗曰:“楼阁千重出天外,烟霞万里入镜中,花柳无眠唯长夜,春秋一梦与君同。”

启明军从东西两侧鱼贯而入,与城内的官兵汇合。这些官兵原本效忠于朝廷,后来改认了叛军为主,又因为华瑶在秦州的势力越来越强,宛城的官兵弃暗投明,私下与华瑶联合,制订了里应外合的计划,这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溃叛军。

他们自称为“罪臣”,华瑶心生一种微妙的感觉。

宛城的总兵官第一个站直了身体。他名为崔纬,时年三十五岁,武功高强,体格健壮,外表也很引人注意。

可能这就是天意吧。

如果皇帝把秦州赐给华瑶,不出五年,此地百姓便能过上好日子,然而晋明在秦州住了十多年,只把秦州搅得乌烟瘴气。秦州叛军在短短半年内攻占了大片城池,可见秦州各地的吏治、军政都不够完善,根本没有抵抗叛军的能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