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节(2/3)111  天宇开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东无打断了张炯之的话:“太后年事已高,不足为虑。”

沧州的虎牢关,乃是沧州的边陲要塞,也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二十万敌军一旦攻破虎牢关,沧州的局势就是十分危急了。

除此之外,东无也对京城、沧州重做了一番布局。

众人暗暗地舒了一口气,默默地坐到各自的位置上。他们都明白过来了,从今天开始,东无不仅是他们的主子,也是大梁朝的下一任皇帝。

东无泰然自若:“沧州战况,全在我意料之中。太后向沧州边境调粮,敌军对粮食垂涎三尺,敌军此次出兵,只为抢夺粮道、劫掠粮草。”

北方战况、朝野时势,皆在东无的掌控之中。

东无放下了茶杯。他淡淡地说:“我决心恢复朝政清明,光耀祖宗之社稷,开创中兴之基业。诸位爱卿追随我多年,皆是大梁朝的一等功臣,平身,赐座。”

东无把他从监狱中救了出来,使他重获新生。

迟光建对东无死心塌地。他愿意为东无牺牲一切。哪怕东无命令他杀了他的妻妾儿女,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动手。

他来到京城以后,东无赐给他十个妙龄女郎。如今他妻妾双全,膝下有儿有女,他当然感激东无的浩荡皇恩。

户部侍郎张炯之也搭了一腔:“太后突然往边境调粮,真是不顾大局、不识时务。她一个久居深宫的女人,最欠缺深谋远虑……”

他假意与羌国、羯国结盟,又

御林军的内乱持续了四个多月,御林军三大军营分崩离析,不少兵将自认为是罪臣,不敢再为朝廷卖命。此时,东无派遣迟光建去招揽他们,便是绝佳的策略,只因迟光建也曾是负罪之人,他明白流亡的兵将需要什么。

迟光建忽然想到了什么。他转头看向东无:“启禀殿下,沧州昨日发来急报,二十万敌军压境,准备攻打虎牢关。这要是真打起来,虎牢关就守不住了。”

东无仿佛预见了方谨的死状。他下令道:“迟光建,率兵五千,直奔京郊,收容御林军的残部。”

话音落罢,议事厅内一片寂静,没有一丝嘈杂的声息。

迟光建的老家在沧州,他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也曾在战场上领兵杀敌。他原本效忠于沧州军营,甚至与凉州官兵协同作战过。

迟光建听出了东无的言外之意。他附和道:“前几年,羌国、羯国旱灾频发,也闹起了饥荒。那些蛮夷看见粮食,就像饿狼看见了一块肉,既不要脸,也不要命了,只知道往上扑了。”

迟光建领命告退。

皇帝之位,开辟圣明之世,臣等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后来,他盗取了沧州府库的存银,皇帝震怒,派出镇抚司高手将他收押,他差一点死在监狱里。

张炯之改口道:“请殿下立刻布局,诛杀华瑶和方谨。”

他在沧州时,无家无室,无亲无故,只因他相貌丑陋、举止鲁莽,他中意的贵族小姐都不愿与他结亲。

东无又调派了一群武功高手,让他们埋伏在公主府的周围,既是为了试探方谨在京城的兵力,也是为了震慑方谨的党羽。

相比之下,方谨很少会把女人赏赐给功臣,华瑶更是在秦州严令禁娼,单从这一点来看,方谨和华瑶的“格局”就不如东无。

此话一出,众多谋臣异口同声:“恳请殿下以国事为重,剿灭逆贼,统一乾坤,继承皇帝之位,开辟圣明之世,臣等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距离东无最近的一把椅子上,坐着一位武将,名叫“迟光建”。他略微躬背,以示敬畏之意,不敢在东无的面前坐直身体。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无不仅要铲除华瑶和方谨,还要占领羌国和羯国的土地,肃清凉州和沧州的军营,夺取北方各省的兵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