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7节(2/3)111  天宇开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凉州、秦州、永州、康州、沧州以及东南四省遭受了连年战乱,近来战乱平息,朝廷更加关注这些地方的吏治民情。

想到自己将在明年钦点状元、榜眼和探花,华瑶心里十分期待。她盼着朝廷招纳一些才高八斗的大学士,更盼着全国一年比一年更兴旺发达。

杜兰泽说服了华瑶,又与华瑶谈论起明年的殿试。明年是华瑶正式登基的第一年,也即“天成元年”,华瑶想从全国选拔人才,填补各州各府职位空缺。

杜兰泽回过神来:“您还没有正式废除贱籍,朝廷也在改革官制,现在并不是重审旧案的最好时机。”

杜兰泽抓紧平安符,脸上神色不变:“天气转凉,我向来畏寒怕冷,近日胃口也不太好,瘦了几斤,尚无大碍,有劳陛下牵挂。”

华瑶伸手去试了一下杜兰泽怀里的暖炉,炉火正旺,杜兰泽并未受凉。华瑶松了一口气:“怎么了?”

华瑶仔细观察杜兰泽的神色,轻轻按住了她的脉搏。

杜兰泽抬起头来:“陛下……”

“你最近是不是又瘦了一些?”华瑶握住杜兰泽的手腕,“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她抬起指尖,轻抚一瓣莲花纹。

华瑶端起茶壶,倒了一杯水:“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华瑶和谢云潇刚吃过晚饭,他们正在御花园散步。御花园占地广阔,浩渺湖水一望无际,周围没有一丝人声,仅有他们两个人。

夜色深沉,湖畔凉风吹来,衣袖漂浮,谢云潇接住了华瑶的衣带:“卿卿?”

华瑶把平安符递给杜兰泽:“我从宝山寺求来了平安符,请师太开过光了,送给你。宝山寺香火鼎盛,人人都说这里的平安符是很灵验的。”

紫金铜炉里炭火微红,铜炉底部已有一层灰白浮尘。淡淡烟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如同梦幻泡影一般漂浮不定。人这一生,也像是一块木炭,燃烧过,闪亮过,就要化作烟灰了。杜兰泽正想得出神,华瑶又喊了她一声:“你怎么了?”

杜兰泽轻声说:“天成四年之后。”

杜兰泽点了一下头:“您与我既是君臣,更是至交知己,我怎敢欺瞒您?您若是相信我,就请不要再担心了。”

华瑶仔细斟酌,认可道:“确实,四年后,我根基稳固,朝臣也不敢反对翻案。”

谢云潇停下脚步,抬头眺望天上月亮。中秋佳节,合家团圆,他紧握着华瑶的手腕,又想起自己远在凉州和永州的亲人。他的祖父谢永玄年事已高,本月上旬,谢永玄递上一封奏章,请求告老还乡。华瑶挽留了几次,谢永玄去

华瑶思索片刻,开口道:“对了,我正想告诉你,我打算命令大理寺重审旧案,还你们琅琊王氏一个清白。你父母蒙受多年冤屈,朝廷亏待了他们,我可以为他们翻案了。”

半个时辰之后,华瑶和杜兰泽拟定了明年的殿试题目。

华瑶当然知道她爹挥霍无度。还好,她和她爹不一样,她从未动过花天酒地的心思。自古以来,还有哪个君主比她更懂得修身养性呢?她不禁有些沾沾自喜。

华瑶把瓷杯推到了她面前:“你深明大义,把国事放在第一位,你的苦衷我都明白,可你还要再等上四年……”

华瑶半信半疑:“是吗?”

杜兰泽低下头,含笑道:“陛下有耐心,我也有耐心。四年光阴,并不算长,等到时机成熟了,您再替我翻案,才不会留下话柄,爹娘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

平安符仍在杜兰泽手心里。她反复把玩了一会儿,又把平安符挂在了自己的腰带上。她的腰带是一条绯红锦缎,与平安符上莲花图案相衬。

杜兰泽从华瑶手里接过瓷杯。茶水温热,她抿了一口,尝到了枸杞、红枣、人参、当归的味道。她明白华瑶特意为她准备了药茶,此茶功效显著,可以温补气血,调养元神。

昭宁帝喜爱美色,享尽富贵豪奢。他在位时,三宫六院美人如云。每年中秋宴上,各个妃嫔都要多添几件衣裳首饰,光是这一项就要花去不少钱。

杜兰泽微微一笑:“承蒙陛下厚爱,我此生报答不尽。”

华瑶曾经学过诊脉技巧,略懂医术。杜兰泽的脉象还算平稳,华瑶也查不出什么大问题。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平安符,约有半个巴掌大小,光滑布面上刺绣着八瓣莲花。

昭宁二十七年八月十四日,正是中秋节前一天,外朝休沐,内廷还在准备明日的中秋宴。今年中秋宴排场不大,相较于往年,宴会开支减少了一半以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