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言“大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若能立下宪章历朝历代都遵循的宪章,那可是堪比圣人立德的荣耀,比起建立一朝的功绩、著书立说都要光芒得多啊!
名可秀环视座中,目光清湛明亮,“文明者,文教礼乐治民,道德伦理秩序,它是华夷之分,故华夏为华夏,吾辈炎黄傲然诸夷之根本!”
她声音朗朗响于阁内,“纵观有家姓王朝起,夏历四百七十一年,商历五百五十五年,西、东二周统历七百九十八年,至秦又统天下十五年,西、东两汉共历四百零九年,曹魏结束三国纷争,统历四十五年,西、东二晋统共只历一百五十五年,隋大统三十七年,唐历二百九十年——这些都是统一中原的王朝,然最长之二周,其东周五百二十年均为春秋战国之割据乱世,自商后未有大治王朝历五百年者,更遑论千年、万年!”
在座的都是有学之士,即使出身名花流的谢有摧,论学问博识也比卫希颜强得多,对“宪章”二字的出处自然都是清楚的:说袁绍“触情放慝,不顾宪章”,曰“朝廷宪章,军旅誓誥,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论赦令曰“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均指典章制度;又引申延意为法度,兼有至高效法之意,如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众人面色又都肃然起来,他们知道,名可秀下面的话,就是今日聚议的主题了。
众人都不由呼吸一窒,紧跟着心脏急促跳动起来。
“但是,”名可秀声音一顿,变得清峭,“大道千里,吾辈不过才积跬步,昔日成绩虽可欣慰傲然,却不可自满,止步。振道之途,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今日之会,聚议二事。”
“但王朝更迭不断,华夏却仍为华夏,无论哪朝江山,国仍是中国,华夏仍为华夏,盖因文明如大江大河,或许有支流干涸,而主流不绝,终复滔滔。”
将所有掌控和牵涉到的势力都聚拢在她的旗下。而名可秀在这个时候将振道社的社旨细化为七句二十一字,便将“保国安民”这个相对空泛的大志落到了实处,等于明确了众人奋斗的方向,遂在提出之后,便为众人接受,成为建炎朝枫阁阁属们的奋进目标。
无论夏商周,还
众人细细咀嚼着这九个字。
“何谓昌文明,永华夏?”
名可秀点明话题,道:“其一,再议振道社的社旨。”她没有给大家多想的时间,接着道,“吾以为,当再加三句九字——”她的声音抑扬顿挫,“立宪章、昌文明、永华夏。”
作者有话要说:赶着在11.30出发前写完了此章,这是存稿箱君发文~~~
可见,“宪章”是有至高规则之意,不是哪一朝哪一代遵守的典章制度,而是不管王朝变更,都必须遵守的法则,可谓之为“世道之则”。
众人更加全神贯注地听下去。
☆、抑制皇权
阁中众人均微微点头。事实上无论皇帝还是臣子,心里都清楚,没有王朝是“万岁”的,不过是句吉祥话而已。
如今,他们可以自豪地说:“振道有功!”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